“你讲完了以后,我没有用这个APP的冲动,因为你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商业运营模式。”面对创业者妙语连珠的项目讲解,“毒舌”投资人——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耀一如既往地犀利点评。
“我上来是想告诉大家,这个项目我要了”,“现场公布,别抢了,这个项目有主了”。
草根团队精彩路演、投资人麻辣点评、创业大咖与名校校长“抢话筒”、投资机构不停“抢单”……这一幕幕发生在成都“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现场,一个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创业平台。
充满热情的创业者、远道而来的投资人、支持创业的平台……眼下,成都已经校准了创业时针,正式进入“创业时间”。
留住“蓉漂”
良禽择木而栖,对“蓉漂”、“创客”而言,成都的创业环境很适合。
4月1日上午,记者在成都高新移动互联创业大厦1901室见到了成都泰聚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琛,他创办的“面聊”是一个为高校师生学习与社交打造的专属移动互联网终端交易平台,被学生们形象地誉为“中国版脸书”。
这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做过连锁超市的收银员,也负责过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团队,现在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一名典型的“蓉漂”创业者。
“面聊”的试运行从电子科技大学开始,眼下已经逐渐推广至全国各大高校。与“面聊”有着同样美好前景的还有马天琛创办的成都泰聚泰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要转回到2013年。10月19日下午,马天琛独自跪在新办公室里卖力地擦地,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除了从二手市场买来的桌椅和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具,空空如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他满腹的创业热情。打扫、给桌椅刷漆、挂窗帘……忙完已是深夜。第二天是马天琛的结婚典礼。
“我擦地那会儿,这间办公室又大又空,和你今天看到的整洁样子没法比。但哪怕是一个空的办公室,对我来说也很珍贵。”
马天琛告诉记者,公司初创时,高新区政府为其减免房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公场所,还提供资金支持,这是吸引他留下的首要因素。此外,“面聊”面世后,电子科技大学对软件的认可及推广也让他备受鼓励。
今年6月左右,公司即将在新三板上市,这也是他创业时许下的心愿。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时间仅仅20个月。
与马天琛在同一栋大厦办公的易坤是成都岷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不同的是,他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成都“创客”。
4月2日上午,易坤在办公室低头忙碌着。环顾整个办公场所,略显杂乱,他不好意思地对记者笑笑说:“做技术的,不太整洁。”
“我曾经在一家美国公司做技术研发工作,对高性能LED驱动芯片设计这个行业比较了解。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好的融资环境,相比而言,成都更适合静下心来做研发,而且这里不缺高校,人才基础不错,眼下对创业的扶持政策也很多,因此,我更愿意留在成都。”易坤告诉记者。
汇聚“创力量”
“只要你想创业,60岁也一样。创业没有先后,也没有年龄界限,只要你有梦想,我们一定会鼎力支持。”成都市市长唐良智说,成都将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平台,留住那些有梦想的创业者。
今年2月8日,成都正式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搭建“菁蓉汇”创新创业平台,活动计划每月举行一次。2月8日和3月29日举办的两场活动均是座无虚席,上百名没有座位的参与者或坐或站,会场过道也被挤得“站无虚席”。
黄光耀认为,“菁蓉汇”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在成都开花结果,这样的平台值得推广,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支持,更需要科研院所推动、社会资本的聚集以及各类孵化器的培育。
当前,成都正在着力完善扶持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适合创业企业不同阶段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成都还将举办很多跨区域、跨领域的国际性、全国性创业活动,让成都的创业者能够与全世界创业者碰撞思想、比拼高下。
“同样的资金和实力,在北上广允许你失败1次,在成都可能允许你失败10次。”黄光耀告诉记者,曾与他“过招”的一位游戏创业者如此评价成都的创业环境。成都的创业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记者见到马天琛时,因公司扩张需招兵买马,他的办公桌前放了多份简历,应聘人员不乏高学历者。
马天琛对成都的人才环境赞不绝口。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53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有70多万大学生,教育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六位。
“从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50多平方米的‘零租金’创业‘小格子’里走出过很多创业明星。”而在黄光耀看来,税收奖励、人才补贴、房租减免等一揽子措施对创业者帮助很大。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4年,成都设立2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1亿元的市级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开发“科创贷”系列产品,向企业推送各类科技金融产品183个。
优惠的政策自然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值得思考。
马天琛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是同一层楼里第一家入驻的,如今环顾四周,偌大的办公楼里,熟人越来越少。许多企业因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更换了更大的办公场所,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团队缺少项目管理意识等原因上演了一幕幕急转直下的剧情。
“有些项目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点不明确的现象,创业者还需要深入剖析项目的内在机理。”针对当前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创业点子,黄光耀这样提醒创业者。
成都表示将在推动创业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市场参与、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形成“先由政府主导,后由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创业格局。
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会更加宽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格局的形成,对创业企业而言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必然会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企业,甄选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功企业。仅依赖政府支持而无法接受市场检验的企业,显然无法成功。
“很多企业负责人都希望能多一些培训、交流的机会,让大家有机会集中到一个‘圈子’里来。”马天琛说。
高举创业旗帜
“成都的天使投资比起北上广还少了点,政府还需要做工作吸引他们过来。”易坤说。
“科研院所推动、社会资本聚集、孵化器培育,成都的创业平台搭建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黄光耀说。
不同背景的创业者、投资者有着不同的诉求,成都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从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上下功夫,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让大众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让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
成都市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将具体抓好3方面工作:一要提供土壤。充分发挥成都的科技优势、教育优势和宜居优势,汇集各类创业创新力量,加大创业载体建设。二是精细耕耘。通过发挥成都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全面完善大众创业创新工作机制。三是形成气候。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支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气候。
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创新之都,到2020年,形成大学生、“90后”创业者、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等为代表的创业人才群落,科技创业者突破20万人。这些都是成都筑就“创业之城”的目标。
“把成都的创业旗帜举得更高一点!”唐良智在“菁蓉汇”活动现场的演讲令许多人至今感动不已,他说,要“让全世界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知道成都有这样一面创业的旗帜”。
成都的目标,值得期许。
(原载《经济日报》4月13日14版)
原标题:成都:打造“成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