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两级联动支持政策
帮助重点项目“零成本”挂牌
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1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
全市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总数达37家
力争今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
69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挂牌推荐协议
给予经费支持
显著成绩背后,是脉络细致的奖励政策。2013年成都出台通知,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给予总额50万元的经费支持,采取分阶段拨付,其中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合格证券机构辅导,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完成工商变更的,给予20万元;实现成功挂牌上市的,给予30万元。
争取省级补助
今年7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为去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截至目前,2014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的15家企业已完成融资18382.7万元。
引导区县扶持
成都还引导有条件的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形成市、区两级联动的扶持体系。
对各自区域内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给予每户最高160万元补贴;高新区、温江区、双流县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武侯区、青羊区、新都区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崛起的“新三板”被企业界喻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也是许多成都企业借以转型升级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渠道。成都必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控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曾数次陷入资金困境。挂牌“新三板”后,多项融资找上门来,公司实现突破发展,去年营收3600多万元。
今年以来,成都抓住国务院将“新三板”挂牌试点扩大至全国的重要机遇,在去年73家企业入库的基础上,再次筛选了87家重点项目业主,申报“新三板”挂牌四川省后备企业。其中已有69家企业按照新三板挂牌条件,与券商签订了挂牌推荐协议。不久后,将有更多企业受益“新三板”融资模式。
三年无盈利 公司陷入“死亡谷”
“以前都是我去找人家要钱,现在是人家上门问我要不要钱。”必控科技总经理盛杰几年前最担心的是资金链断裂怎么办。作为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电磁兼容相关产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创业之初,公司不到20人,研发团队只有4个人,前三年公司一分钱盈利都没有。
在创业圈中,前三年被称为“死亡谷”。技术瓶颈、人才短缺、资金短路使初创企业运转举步维艰。盛杰深知,要在行业领军,必须涉足全产业链,这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发掘人才,加大研发力度,而持续研发需要的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挂牌“新三板” 融资能力得到提升
2009年,必控科技投入近30项技术研发,资金极度短缺,盛杰背水一战,抵押私人房产,投入全部身家。但即使这样,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
2012年,必控科技尝试批量生产模式,开始扭亏为盈。但要做强,必须在各方面加大投入,这一次,成都高新区伸出了援手。在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成都股权服务中心的金融服务支持下,2014年1月24日,必控科技成为全国首批“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的融资能力、信用评级、市场开拓能力等得到提升,也获得了市、区各级政府的金融服务支持。目前,公司已拿到市级和区级共150万元补贴,“基本能够弥补改制过程中,与券商等机构合作的成本。
扩大生产线 聚焦千亿民用市场
挺过“死亡谷”,公司开始进军全产业链,并进入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电力机车等多领域,公司“智造”滤波器甚至帮助神舟八号抗干扰顺利飞天。2011年到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625万元增长到3600多万元。
“电子兼容市场空间很大,把这个市场比喻成30层高的大楼,现在才到第一楼。”盛杰介绍,在国内,更大的民用市场几乎还未启动,“市场预计上千亿,立志成为中国电磁兼容行业的领跑者是必控科技的远景。”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叶燕
原标题:“以前我去找钱 现在钱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