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7月30日报道 记者今天从四川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日前,四川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
据统计,两年来全省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解决68.1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布局了60个现代农业、40个现代林业、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在藏区和彝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在阿坝、甘孜州实施15年免费教育取得实效,两年实施生态移民4965户、避灾移民6643户。
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 两年实现减贫114.3万人
据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刘兵介绍,目前,全省正分片区编制实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集中力量开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重点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据统计,“四大片区”累计完成投入6684亿元,两年实现减贫114.3万人。
截止2015年6月底,巴山新居累计建成行政村2116个,涉及农户36.96万户;彝家新寨累计建成行政村142个,涉及农户10.47万户;藏区新居累计建成行政村187个,涉及农户17.68万户;乌蒙新村累计建成行政村278个,涉及农户25.69万户。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625万人 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5.56亿元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攻方面,刘兵表示,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程序,四川省共识精准别出到2013年底的贫困村11501个、贫困人口625万人,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建立起全国联网的贫困信息系统,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四川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制定实施差异化帮扶措施。对有劳动力的329.3万贫困人口,开展产业项目扶持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家庭增收;对缺乏和无劳动能力的157.4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保障基本生活;对因病致贫的113.7万户贫困家庭,加大医疗救助,缓解其生活压力;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两年累计搬迁安置2.7万户、11.75万人。
两年投入的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56亿元,主要投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行业项目资金1230亿元,重点向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准投放。
资政扶贫资金大幅增长 推行投资受益扶贫新模式
在扶贫资金投入方面,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陈书平告诉记者,从2011年至2014年,省级财政共筹集下达综合扶贫资金超过36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他表示,2015年及以后年度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四川省正在推进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主要途径是大力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具体讲,就是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或农民专合社形成的资产,经试点组织成员同意后,划出一部分,采取优先股的方式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户按量化的股份每年获得一定收入。”陈书平说。
他还表示,通过股权量化改革,使这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变成贫困群众的资本金,有利于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来源渠道,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曾卿还对《关于集中力量答应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作了解析。
《决定》提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全省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
《决定》还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以及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聚焦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做到对象精准;到村到户精确配置和投放扶贫资金,做到资金使用精准;把扶贫项目规划落实到村到户,做到项目精准;因村施策、因户施治,逐村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方案,做到措施精准;加强干部驻村帮扶,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做到驻村帮扶精准;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做到脱贫成效精准。
为提升扶贫攻坚实效,《决定》提出了“五大扶贫机制”,即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健全投入增长机制、构建资产扶贫机制、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确立了“五大政策体系”,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强化政策兜底功能,构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安全网;统筹整合各类要素,推进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集中;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智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