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眉山东坡区高丰村报恩寺,一座被农田包围、略显破败的寺庙。然而,寺庙前的一块石碑却显示,报恩寺在2006年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这座木结构的寺院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报恩寺年久失修、垂垂老矣。去年12月开始,报恩寺维修保护方案终于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开始启动维修。历时7个多月,古老的寺庙终于重现昔日风姿。
它是川内罕见的元代建筑
7月底,热火朝天维修了大半年的报恩寺,终于安静了下来。寺院大殿,曾经斑驳的木柱已经重新刷漆,被白蚁蛀空的斗拱等构件,也已经重新更换。侵入寺院保护范围的一座破旧民房,也已经拆除。东坡区文管所所长杨宇春介绍,报恩寺维修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验收,便可重新开放。
记者了解到,报恩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是一位姓王的信士为报母恩而建。后来历经圮废,现存的建筑为元代泰定年间(1327年)重建。报恩寺如今仅存大殿,却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特色。杨宇春介绍,“报恩寺在很多营造手法上,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记者看到,报恩寺大殿木结构是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有12架椽。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为二出挑。柱头卷杀为倒钟形,大殿下方,石砌了须弥座台基……”这样的风格,让大殿看上去大气庄重,而大殿外间的叉手扶脊、斗梁结构等,无不工艺精巧、匠心独到。殿中,左右两边还有两根柱子,上面各盘踞着一条飞龙。而大殿粱上的题记依然明显:年号为“……泰定四年……”
杨宇春说,报恩寺之所以能够成为“国保”,就在于它是一座完整保存的元代木质古建筑,再加上四川现存的明代以前古建筑本就稀少,因此报恩寺就成为研究四川境内宋元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证。
全面修复比以前更“旧”
然而,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报恩寺,因为一直处于田坝这种潮湿环境,再加上自清代以来就没有进行过落架大维修,“一身重病”毁损非常严重。杨宇春说,报恩寺的毁损主要是蚁害严重、导致大部分木结构已经腐烂。再加上潮湿的腐蚀,大殿四个鳌角已断裂。此外,根据“国保”单位的相关规定,报恩寺旁的一处民房,处于报恩寺的保护范围,而寺庙南边的一处林地,也已开始侵入大殿的中轴线。步入暮年的报恩寺,必须进行维修和环境整治。
让文保人员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开始启动维修时,才发现报恩寺的毁损远超预估。杨宇春说,“以前我们预计需要维修的斗拱只有40个,但揭开梁瓦后才发现,几乎所有斗拱构件都有虫蛀、腐蚀等病害。仅斗拱一项,增加的维修量就有195个。”为了能满足古建维修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这些斗拱全部被编号后才进行拆除,更换掉朽木以后,再完全按原来的结构一一复原。而新构的木材,也几乎全是报恩寺修建时采用的柏木和杉木,为了防潮、防腐和防风化,木材还全部经过了防虫药剂浸泡、喷涂和注射等处理。重新更换的斗拱,样式和材料被要求严格按旧物制作,围板部分的刨光和浮雕花饰,甚至木材外表的油漆刷几遍都有严格要求。
为了让报恩寺更有古旧的韵味,此次维修还新增了不少项目。杨宇春说,以前报恩寺大殿木柱外表一直采用的是油饰地仗。不过数百年以后,地仗开始空鼓、起层、翘壳,既不能继续保护木柱,也有碍观瞻。此次维修,便要根据现行古建维修规范清除清饰地仗,采用桐油钻生工艺重新刷漆制作。而以前给报恩寺的阶沿设计的是青砂石,后来发现大殿柱础和地面均为红砂石,风格略有不一,不符合古建维修规范,便重新统一为了雅安优质红砂石。
杨宇春说,报恩寺此次修复,除了主体工程的维修加固以外,还拆了违建、修了围墙,完善了防雷和防虫等保护环节。未来开放的报恩寺,将重现宋元木质建筑古朴的风采。(四川日报记者吴晓铃)
原标题:四川罕见元代古建重现丽影 修复得比以前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