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在江油圆满举办。因晚会首次进入西部四川的县级城市,晚会编导与四川艺术团队、江油地方文化配合,在央视中秋晚会的历史上也尝试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晚会总撰稿杨启航、执行总导演董金明。
记者:整台节目中,最受四川观众喜欢的是节目《四川味道》。
董金明:晚会突出的四川元素是歌舞节目《四川味道》。晚会导演组在开始整台策划中,就想到要加入四川、江油的元素,先后多次来四川调研。考虑到四川当地文艺团队和艺人、编导更熟悉地方文化,最终选择了一个40人的本土团队,完成了《四川味道》编排和表演。在长达4分多钟的表演中,包括遂宁杂技团、四川省歌舞剧院、战旗文工团、省川剧院等的参与,变脸、吐火、大熊猫、四川茶艺悉数亮相,节目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还要特别称赞一下,来自四川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这190位业余演员弥补了专业演员的不足,帮我们完成了一台高质量的晚会。
记者:首次来四川成功举办中秋晚会的感受如何?
杨启航:这是一台很成功的晚会,从节目编排开始,为了更接地气,又要完成传递中华文化的大概念,我们坚持了传统,新的尝试也很有收获。可以自信地说这是一台360度无死角“四川元素”的晚会。
在舞美设计上,大量的四川文化因子触发了我们的创作激情,比如舞台背景采用了大量线条来变现四川山水。整台晚会,贯穿始终的是李白的诗歌,营造了“李白当年在这里咏诗的场景”,但我们采用了多种表现方式,收获了中秋晚会的新经验。比如,在第一个篇章,用京剧演唱李白的诗歌,对诗仙诗歌内涵有了更深邃的表达;在第二个篇章,龚丽娜用她自己的“新艺术音乐”演唱的古典诗歌,也是晚会艺术策划中的第一次尝试;在第三个篇章中,“将进酒”是李白宏大豪迈诗意的代表作,也是晚会层层带入高潮的段落,我们尝试了摇滚音乐来表现,节目组和晚会的艺术家非常认可这一创新。
原标题:央视中秋晚会月圆江油 360度无死角展现四川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