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屠呦呦获奖 金堂憾万亩青蒿消失(图)

2015-10-12 12:45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7xPj-fxirmpz8163020

屠呦呦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李立)10月10日报道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发现并推广使用青蒿素控制疟疾。但成都金堂县通过土地流转推广种植的万亩青蒿,却没能挺过近年青蒿素价格波动周期,已经停种,土地已还给农民。当地村干部遗憾地表示:“要是能种到现在,青蒿素的价格说不定能涨起来,因为中国屠呦呦获奖了嘛。”

据《成都日报》2006年08月报道:“今年56岁的朱祯其是又新镇祝新村一位普通村民,他表示,今年初村里引进了四川麒麟生物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达2000亩种植青蒿,建设其原料基地。在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找到了就业的路子:每月400元左右的薪金加上土地租金,年均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以前这些地一直是稻田,也是沟内上百户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却种满了青蒿,而这种经济作物的市场价远在稻谷之上。目前,村里480余名富余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成为了产业工人。”

青蒿1

青蒿

据《成都商报》2006年06月20日报道:“金堂县又新镇祝新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祝新公司的成立,将全村3500亩土地集中起来。一位在该村包下上千亩土地种植药用植物青蒿的老板事后告诉记者,‘如果当初没有成片的土地,这个项目不会落在祝新村’。”

另据《成都晚报》2007年4月报道:邱婆婆和她的儿子们总共有5亩土地,以前儿子们出去打工,还要记挂着屋头的土地,担心邱婆婆种不下来,土地撂荒。现在,一家人把5亩土地按照每亩一年35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一家种植青蒿的业主。邱婆婆说:“这个租金其实跟自己种地的收入差不多。没了这个负担,他们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外面打工,比种地挣钱多得多。”

而祝新村村支书孙平全指着聚居点外田里栽满的青蒿告诉记者:“除了去外地,农民在本地一样可以打工。你不要看青蒿田里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人,在前段时间农忙的时候,到处都是做农活的农民。业主需要人的时候直接到聚居点招,一天15到20块钱。”

青蒿2

2007年收购价大跌 停止种植青蒿

对于当年又新镇种植青蒿如火如荼的景象,成都新祝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2005年,金堂又新镇祝新村成立了集体农业合作组织——成都新祝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3000亩土地权益作为原始股,县国投公司垫资作为融资股,招商引入农业投资商合股开发种植业。当时种的就是青蒿,因为我们本地产青蒿,但以前都是用来泡茶。后来有制药公司看好青蒿作为疟疾药的前景,就提出合作,以每年350元/亩的价格租赁农民土地,另以市场价收购农民种出来的青蒿。当时村民都很积极,又新镇祝新村、白鹤村、金龙村及其他村的部分大队总共种植了10000亩左右青蒿。但到2007年,青蒿干叶收购价大跌,只有2000~3000元/吨。村民觉得划不来,那家制药厂也亏钱,所以就把土地退给村民,也再没有种植青蒿了,农民也没有吃亏”。

药厂:非洲疟疾药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 只能做原料药

金堂县一家仍在经营青蒿提取原料药的厂家告诉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由于国内植物提取技术的限制,大部分国内青蒿制药厂都只能产原料药,而非洲的青蒿素疟疾药市场主要还是被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占据。因为只能做原料药,原料药卖不起价,青蒿叶的定价就受到压制。近年来价格一直跌,现在每吨青蒿素只能卖到120万元左右。国内青蒿大规模种植是从2005年开始的,就因为那时候青蒿素价格比较高,800万元/吨左右,金堂本地已经不再种植青蒿,另外,因金堂离成都近,还是发展果蔬的收入更高一些。”

又新镇祝新村一位大爷告诉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种一季玉米,亩产收入也有1500元。而2007年的时候种青蒿,5、6亩地才收得到一吨干叶,算下来亩产收入也只有几百到一千左右,种这个还耗人工,不划算。”

又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又新镇短暂的种植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现在我们镇发展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在果蔬和羊肉上都有了一些地理标志产品,所以根据市场调整产业是必要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