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川西民居院落在绿树中错落有致,小青瓦装饰成鱼鳞纹窗花,四合院地面上铺着青石板……院落之间的草坪修剪整齐,地面干净整洁,远处是一片盛开的鲜花,如画一般。这里是成都水源保护地,如今再叠加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最新成果,郫县青杠树村,这个川西平原上的小镇,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青杠树村的华丽转身,仅仅是郫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一个“镜头定格”。三年来,郫县作为被全省确定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示范区,“大手笔”打造了如今宜人的农村环境,在9个镇(街道)、38个村全面实施了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项目,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42公里,小型污水处理站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100吨/日;新、改建垃圾收集点431个,购置垃圾转运车6辆、清运车62辆、垃圾桶1296个,让10万农村居民享受到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线探访
走进郫县青杠树村,美丽、整洁,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一排排川西民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阁楼别具一格、五颜六色的花海一望无垠…… 这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庄,正在“上演”着一场“世外桃源”般的宜人生活。
这样的“变身”,还要从2012年说起。
记者了解到,随着农村环境治理的铺开,青杠树村通过土地整理,将零星、分散、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优先用211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新居和基础设施配套,依托原有的林盘、农田、水系等资源,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组团,打造院在田中、田院相连的川西田园风光。随后将节约的集体用地269亩入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看的还是那棵树、喝的还是那杯茶、摇的仍是那柄扇,但是郫县青杠树村村民老李就是觉得比以前舒爽。为什么?环境变了,村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干净整洁,破败的村道整饰一新,并且还新添了健身设施……“村里请了专门的保洁员,每天定时对村道进行保洁,现在不但各家各户的院落漂亮了,公共区域也干净多了。不仅每家每户的垃圾是集中收运,现在村民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大家都非常爱护现在的环境。”老李说起村里现在的变化,赞不绝口,“环境变好了,人气也提升了生活得更舒心也更健康了,大家都觉得好。”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在青杠树村铺设了近5公里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让青杠树村产生的生活污水,能够直接接入市政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针对一些地势较低的居住区,青杠树村也配套建设了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微动力处理站、小型生态湿地等,直接将污水进行小范围地收集,再统一接入配套管网。而随着这些“毛细血管”的延伸,青杠树村原来污水横流,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
不仅如此,原来一直困扰的秸秆焚烧问题,也在农民集中居住后得到了解决。青杠树村村主任钟家旭告诉记者,现在,这里耕地都是承包给了专门的农业公司,而公司全部采取专业化运转,都是机器播种、收割,而秸秆也是全部还田。“现在在我们这里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的问题。”
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还不仅仅如此。如今,青杠树村已经建成了9个组团的农民新居,而集中居住的农民也是享受到“1+26”配置,形成了10分钟的生产生活圈,据统计,目前,青杠树村村民的纯收入,已从2012年的11953元增长到2014年的16340元,增长率达到37%。
科学谋划 创新“三个融合”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记者了解到,郫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示范县后,编制了《郫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总体方案》和各镇年度实施方案,通过科学谋划保障了连片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在具体的推进的过程中,郫县将连片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努力实现资金带动效益最大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郫县将连片整治专项资金与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水务、农发等部门的涉农资金相融合,着力提升地方资金配套力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建设,打造出了安德镇安龙村、三道堰镇青杠树村、花园镇筒春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融合的示范典型。
同时,郫县将连片整治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融合,努力实现受益人口最大化。据了解,针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预算偏低的情况,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有效整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源,将实际投入比例提升到1(中央、省):3(地方)以上,对整治村庄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和提档升级,并通过科学布局扩大覆盖面积,基本实现了整治村庄全面覆盖,周边村庄有效辐射。同时,还因地制宜,在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治理等方面实施了一些特色项目,有效满足了整治区域的具体需求和特殊情况。
另外,郫县将连片整治与群众参与相融合,努力实现运行管理常态化。据悉,郫县在项目建设初期,达成了“连片整治连民心,抓好示范惠民生”的共识,一些地方的群众还主动投工投劳,以实际行动支持连片整治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社区监事会成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现场检查评议项目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促进项目及时整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在项目建成后,又制定出台《郫县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办法》,发动群众对项目实施长效管理。
分年度实施连片整治项目
确保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郫县按照连片整治整县推进总体方案和各镇年度实施方案,集中三年时间分步分批实施项目建设,据统计,2012—2013年度,在安德、花园、三道堰、唐元4镇17个村建成污水管网33公里,微动力污水处理站5座,小型湿地2座;新建垃圾收集点341个,垃圾中转站1个;购置垃圾车、桶879个(辆)。
2013年—2014年度,在郫筒、古城、新民场、唐昌4个镇14个村建成污水管网5.7公里;新建、改造污水处理站5座,畜禽粪便收集池2个,有机肥堆肥池1座,生态湿地120亩;新建垃圾收集点23个;购置垃圾车、桶155个(辆)。
2014年—2015年度,在友爱镇清河村等7个村建设污水管网3.3公里,新、改建垃圾收集点67个,购置垃圾桶330个。
而如何确保项目的落实,郫县也完善机制,强化项目运行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各镇按要求编制实施方案,项目按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实施项目建设,依法组织招投标活动并实施监督,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同时严把资金规范关,县财政局、县环保局联合制定了《郫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在建项目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分阶段拨付资金,保证资金有序使用;对竣工项目按审计规范要求,组织第三方对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在此基础上,还严把项目推进关,定期开展实地专项督查,并根据督查情况形成督查通报,确保连片整治项目按时保质顺利实施。
全县14个镇(街道)
获得“国家级”称号
三年来,郫县通过全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充分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有效整合农业、水务、城管等部门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在农村环境保护、公众环境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连片整治工作过程中,郫县重点结合项目实施,不断强化农村环保工作能力,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率先推进镇级环保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县14个镇(街道)均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各村(社区)配备环保联络员,建成县、镇、村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农村环保工作全覆盖。针对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连片整治项目制定管理细则,明确管护责任,将相关费用纳入属地财政预算,确保连片整治项目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目前,全县农村区域环保工作做到了“有人管理、有章可循;可监督、可考核”,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
同时,通过开展连片整治工作,以农村环保为主线,利用中央资金支持,同步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有效带动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也宣传营造了持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氛围,带动了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郫县的生态建设也深入推进,以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为特色的小型湿地、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等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得到推广,一系列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落实,整治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据统计,目前,全县14个镇(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生态乡镇命名,126个村获国家、省、市生态村命名,15600户农户获得生态家园命名。
本报记者 李凌翌
图片由郫县环保局提供
原标题:10万居民受益 郫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