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 打造中国金融第四极

2015-11-28 08:0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液。近五年来,伴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提升,成都的金融业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成都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9%,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10%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一大批优质企业相继登陆主板、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内与场外市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渐趋完备;“十二五”期间,金融创新不断加强,十八大以来全国首个获国家多部门联合批准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花落成都。立足当下,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重要时间节点,成都的金融业正朝着“中国金融第四极”这一目标不断迈进,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局面,也开始展露出其独有的轮廓与色彩。

“十二五”目标部分完成

众多金融机构生根发芽

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9%,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冲破3万亿大关;全市累计证券交易额为9.41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37.28%;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43.6亿元,同比增长15.6%。“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未完结之际,成都金融业已经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按照成都市“十二五”的规划,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而截止到9月末,我市金融业增加值929亿元,同比增长17.9%,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9%,拉动服务业增长3.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要求中的部分目标,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获得了明显提升。

金融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聚集,五年的时间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成都这片中西部金融的新高地上生根发芽。记者从市金融办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末,我市共有银行机构63家、保险机构76家、证券期货公司87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达381家,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总数分别为16家和17家,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引进来”之外,“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截至9月末,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241.8亿元,同比增长83.3%。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银行机构比年初增加1家,达到33家,结算国家和地区达到57家。截至三季度末,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累计贷款支持成都企业“走出去”承诺金额达到26.6亿美元,合同金额15.5亿美元,贷款项目共涉及5大洲8个国家,东方电气波黑斯坦纳瑞电站项目、四川开元集团老挝钾钼矿等项目皆位列其中;农行四川分行营业部支持“一带一路”走出去重点客户6户、跟进相关项目12个,合计金额41亿美元。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证券化水平的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同样是成都金融的重要发力点。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成都共有沪深主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30余家,而经过近5年的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境内A股上市公司达57家,不仅占据全省上市公司数量的半壁江山,更是位居中西部前列。2014年1月,四川省首批11家新三板企业正式挂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由此拉开帷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都新三板公司总数已达到80家,其中更不乏诸如1919、页游科技等一批走向全国的企业。同样是在2014年,场内市场的重要补充——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门营业,截至今年9月底,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28家,展示板挂牌企业总数增至214家,而首家融资板企业也于本月正式挂牌。而成都地铁、工投集团、交投集团等一批国有企业也通过发行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

直接融资路径的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打造,让更多本土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资本。去年7月,国内酒类流通行业的首家公众公司、最大的O2O电商及第三大开放平台——1919酒类直供登陆新三板,去年年底,1919通过两次定向发行共融资6500万元,其中12月的非公开定向发行融资额更是达到4990万元,创下四川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单笔最大融资额。“通过挂牌新三板,公司的融资能力得到极大增强,这也为公司主营业务的迅速扩张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1919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在业务拓展还是品牌影响力,挂牌新三板都使公司受益颇多,也为公司未来登陆主板市场铺平了道路。”该负责人坦陈,1919在新三板挂牌,解决了公司此前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获得的融资,除了用于经销商的收购之外,线上收购电商、线下收购门店,也是重点之一。”刚刚过去的这个“双11”,1919以超过4亿元的总销售额跃居白酒销售类冠军,而其随后依托资本平台与上海购酒网达成战略合并,也为成都企业的全国性布局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金融创新衔枚疾进

农村普惠金融见成效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走向深入,中国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转折期,地方金融发展也进入了必须前瞻布局的关键时期。当前,多项有分量的金融创新项目落户成都,成都金融创新正衔枚疾进。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成都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以此为契机,我市加快推进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发行移动金融IC卡1.5万张,累计发卡数在试点城市中位列第三,并实现在公交、快速公交、出租车、影院、地面停车等多个行业应用。成都农商行基于SE安全芯片的手机银行、手机信贷成功上线,已在锦江区红砂村、崇州市十万亩粮田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进行试点。

半年之后的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印发〈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批准我市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意味着成都成为十八大以来全国首个获国家多部门联合批准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目前,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正对《试点方案》进行逐条分解细化,拟定了《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已上报省政府,近期可望正式印发实施。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农村普惠金融亦卓有成效,目前,成都正扩大涉农生猪价格指数商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体制机制。截至三季度末,我市已建设农村地区金融经营网点1098个,拥有ATM机3687台,发展助农取款POS机6823个,在有营业网点的镇已实现自助终端全覆盖,消除了100%的支付结算服务空白村。目前,全市村镇银行达12家,注册资本合计11.5亿元,已成为我市县域金融和金融支农惠农的重要力量。

展望“十三五”

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据2015年9月23日第七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显示,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全国排名比去年上升2位。“十二五”的硕果之上,奋力打造“中国金融第四极”,成为成都推进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定位。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间节点,成都金融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也已显露雏形。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依托至2017年的现代金融推进方案和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未来成都将突出打造“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离岸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包括打造区域性国际资本市场,推动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天府商品交易所、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专业性地方要素市场;依托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创业天府·菁蓉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创业金融、科技金融,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中国新型金融先行区,面向东南亚的财富管理基地以及中国西部离岸金融中心等多项内容。

据金融办预计,到2020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将达20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26%,占GDP比重14%;存贷款规模有望分别突破5.1万亿元和3.8万亿元,在2014年基础上增长近87%;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分别达到350家和420家;上市公司总数达280家;直接融资总额达到5000亿元,占全社会融资比重的50%。

本报记者 马玉宝

原标题: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 打造中国金融第四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