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刚调研
绵虒镇高店新村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12月23日报道 今年6月30日,中组部组织全国优秀县区委书记在北京举行表彰会议。四川省有六位县区委书记获得表彰,受表彰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作为创新改革前沿阵地负责人,四川省优秀县委书记对“十三五”发展有何规划?近期本网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优秀县委书记谈十三五”,让网友们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思想。
本期报道的汶川县委书记蒋刚, 曾先后在两个地震重灾县担任县委书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紧邻震中的理县受灾严重,时任理县县委书记的蒋刚在理县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坚持奋战在一线,他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8个工作组和13个抢险分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经过努力,理县率先抢通“生命线”、率先完成农房重建、率先竣工交付学校医院重建项目,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去年初到汶川,重建项目多、钱总是捉襟见肘,蒋刚总是告诉干部们,不该花的钱不能乱花。蒋刚说,灾后重建用钱的地方多,他作为全县工作的一线总指挥,更要抓得实、看得严。今年初,水磨镇的干部递交了一份旅游项目方案,总投资1200多万元。其中一条旅游环线,当地干部上报要修路3公里。蒋刚拉上司机,开着车沿着这条道走了一遍,又要求技术人员把路量出来,最终测量长度是2.5公里,省出了10多万元。就这样,1200多万元的投资方案,被蒋刚硬生生挤出300万元。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承诺,灾区百姓称他为“贴心人”,干部们赞他为“好书记”。今年蒋刚从2800多名县(市、区、旗)委书记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优秀县区委书记。
近日,在谈及十三五规划问题,蒋刚将精准扶贫看得很重。
蒋刚表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是在四川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发展目标,使“两个跨越”的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了。体现了省委统筹全局、保持战略定力的坚强道路自信。
“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殊贫困地区(高原藏区)县之一,汶川县曾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毁灭性打击,震后又数次遭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目前仍有37个高半山贫困村2700多贫困人口。”
蒋刚认为,十三五期间,结合汶川实际,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群体 分三类进修优先扶贫开发
“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蒋刚告诉记者,精准扶贫首先要明确扶持谁,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贫困群体主要因病、因灾、以及群众主观脱贫意识差等原因致贫致贫,针对其实际,十三五期间将认真抓好“帮户”工作。充分调动县级部门、乡镇、村三个方面积极性,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分类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临时救助。
对没有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原草坡乡等生活在不具备开发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扶贫搬迁、异地开发。
贫困村主要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较低且数量不足、缺乏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落后等致贫,针对贫困村实际,十三五期间,将抓好“联村”工作。将贫困村分一、二、三类进行优先扶贫开发。
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进一步强化人力、资金、技术、信息整合,着力通过县级领导挂乡镇、科级领导联系村、干部帮户、部门驻村等,引导干部深入村组开展产业扶贫、知识扶贫、资金扶贫、技术扶贫。
转变搞半山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五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庄园
“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蒋刚认为,精准扶贫要明确扶什么,确保扶贫内容精准。其中,助农增收是扶贫工作的中心任务。仅靠传统种养殖业难以使高半山贫困群众迅速实现脱贫致富。
十三五期间汶川县将立足县情,积极创新高半山农村经营机制,转变高半山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宜园则园、宜业则业的方式,继续着力打造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一体、旅游休闲与生态康养一体、农产品加工与商贸流通一体、集体经济与助农多元增收一体、河坝与高半山产业联动发展一体的“五位一体”生态经济庄园。
在区位布局上,汶川将县域南部片区定位为注重农旅相融、文旅相连的康养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将县域北部片区定位为以种养殖等产业为主的产业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
“在庄园建设运营过程中,我们探索财政资金杠杆式投入、群众投劳折资式投入、社会资金项目择优式投入、金融企业信用式投入等多种投入模式,并创新基金+两委会+群众联建、支部+公司+农户联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生产资料转股、劳动力转股、支农项目设施转股的股份式分享机制。”
记者了解到,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生态经济庄园有效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盘活了产业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推动农村深化改革、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三产绿色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新路子。
2015年汶川县整合资金8755.69万元,实施“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和“7+1”生态经济庄园建设,重点实施高半山村道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安全饮用水、村委会维修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大槽头村、黄家村、黄家坪村、群益村、三官庙村、大寺村、秉里村和大禹农庄生态经济庄园建设,辐射带动周边40个村加快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 解决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要明确“怎么扶”,确保扶贫措施精准,“针对贫困村不同实际,因地制宜多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殖业、生态康养旅游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并积极畅通市场、旅游发展、服务业发展渠道,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通过打造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品牌助民增收。
“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效促进了种养植(殖)业发展,靠天吃饭的依赖程度降低,扶贫综合效益不断提升。”蒋刚表示十三五期间,汶川还将坚持“真心、真情、真实”为民工作理念,从百姓所急所盼入手,创新实施民生帮扶攻坚行动,突出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健康、道路、社保等方面的民生难题,扩大民生覆盖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同时,要整合全县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力量,针对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做好“挂包帮”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努力解决其生计、就医等问题。
提高劳动力素质 促进就近就业
提升农民素质是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十三五期间,汶川县将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扶智。首先是强化“感恩”教育,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感恩党、感恩社会意识不断提高。并通过实施藏区“9+3”职业教育,让贫困农村家庭学生继续接受三年免费职业教育或普通高中教育,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以上能够融入城镇生活的生存技能。同时,还将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民素质和技能不断提升。
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就近就业方面。将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家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党校、就业局、妇联、团委、农口等职能部门积极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着力把高半山群众培养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骨干,努力实现一人创业、致富一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