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人日游草堂 留学生吟诵杜甫诗

2016-02-15 09:14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一个“人日”唱和,两首诗作流芳,千古文坛佳话,万世生民景仰。昨日,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祭祀活动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第七届成都诗圣文化节也掀起高潮。“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遥想高、杜“人日”唱和,吟诵杜甫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成都市民扶老携幼,相偕至草堂,祭诗圣、咏梅花,文人雅集,其乐融融,其雅昂昂。这是一道广大市民的文化饕餮大餐,也是一场文人雅士聚集的诗歌盛会。

祭祀仪式 向诗圣杜甫表达敬意

昨日上午,四川省杜甫学会专家学者、省内博物馆代表、著名诗人、国外友人及社会各界群众齐聚草堂大雅堂前,祭拜先贤,缅怀诗圣,传承中华文脉精神,弘扬民族道德华章。上午十时,在盛装仪仗的带领下,庄严肃穆的祭祀队伍手持梅枝缓缓走向大雅堂,“咣”的一声铜锣响,震撼悠扬的古乐随之响彻行云,主祭人著名诗人梁平神情肃穆、仪态庄重,分别完成了净手、奠帛、敬献梅枝、诵读祭文等环节;随后,各界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人塑像三鞠躬,以表达对诗圣杜甫的深深敬意。

“草堂唱和”诗会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祭拜仪式结束后,“人日游草堂”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草堂唱和”诗会随即举行。今年的诗会进一步挖掘“草堂唱和”以诗会友、以诗传情的文化内涵,特别邀请了四川省杜甫学会的专家学者、著名诗人、广大诗歌爱好者、成都市中小学校代表,以及外国留学生代表参加当天的活动,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新春诗会。

活动现场,朗朗诵读声、悠悠古琴声,回荡在草堂清新的空气里。创新独特的传统诗词歌舞《竹枝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诗歌吟诵《草堂对韵》、婉转悠扬的诗意歌舞《渔歌唱晚》……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还在现场吟唱杜诗《春夜喜雨》《客至》,将观众带入美妙的诗歌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人日诗会还吸引了来自安哥拉、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们,他们声情并茂地用英语或母语朗诵杜甫诗歌《春夜喜雨》《绝句》。一首首诗歌经典,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彩的节目,热情洋溢的氛围,引来大批观众驻足欣赏。一位来自珠海的游客告诉记者,参加草堂人日诗会,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看到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心中倍感欣喜,非常激动。

人日游草堂 至今已举办24届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人特有的一种民俗,早在西汉时期就传入蜀地。从盛唐起,成都人的人日节庆就很隆重。杜甫与高适之间的“人日唱和”诗正可以佐证。当年杜甫漫游时,曾与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啸云吟月,结下真挚的情谊。杜甫流寓成都时,高适正在蜀州(崇州)做刺史,经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人日那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公元770年,漂泊于湖湘的杜甫有一天重读高适这首诗,当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遂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以寄托哀思。从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

至宋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延续到明清这一祭祀活动流传更广。挥毫吟诗,凭吊诗圣,也逐渐成为成都人的一项重要文化生活。辛亥革命后,此俗渐衰,直到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24届。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于谭阳

原标题:人日游草堂 留学生吟诵杜甫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