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与高校“朋友圈”主打“双创牌”

2016-07-06 07:26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与高校“朋友圈”主打“双创牌”7月4日,成都市与电子科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再往前看,2月26日与西南交大签约、4月15日与四川大学签约、5月19日与西南财大签约——成都,正加快构建高校“朋友圈”。

与在蓉重量级高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成都在谋求什么?

“实际上,从2014年的‘成都十条’到今年的‘新成都十条’,成都一直力图通过政策激励促进在蓉高校成果本地转化。与高校的共建,是成都‘双创牌’在紧密高校‘朋友圈’、实现点对点对接上的更深入和细化的努力。”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表示。

把科技成果从院墙里“请”出来

在成都市与西南交大、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电子科大分别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高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这一在“成都十条”直接推动下,由西南交大“实验田”长出来的成都经验,已经得到国内城市和高校的纷纷瞩目和效仿。

根据成都“三权改革”实践: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可按“三七开”的比例共同申请专利,也可按同样的比例分割已有的职务发明专利。目前,在成都市的倡导下,依托于成都与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电子科大等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实践已在在蓉高校进行推广探索。

“三权改革”,是成都力图释放高校生产力的一个导引。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岗创业、允许高校院所非正职领导兼职取酬等成都激励政策也在同步推行,意在把更多高校科技成果从大学院墙内“请”出来。

卢铁城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成都有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领)办企业,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900余项,带动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7858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确保科技成果“长”出好效益

“请”出来的科技成果,放在哪里?如何确保其能“长”出好效益?在成都与在蓉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对此有明确指向:校地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除了西南财经大学与成都市青羊区将共建“环西南财大财经硅谷”外,成都还将与西南交大共建“环交大智慧城”;与四川大学共建环川大创新创业“三带四区一城”,其中“一区”便是业已开街的磨子桥创业街区;与电子科大共建环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圈,在环电子科大经济圈上,根据电子科大新老校区以及成都市经济发展前沿,更细化到成华区、双流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多个点位。“根据规划,环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圈将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圈内企业总量达到2000家左右,聚集高端专业技术人才5万人以上,总产出达到350亿元左右。”电子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今年成都还将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与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创新通道。据介绍,成都将与西南交大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围绕精准医学、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共同建设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电子科大围绕智慧信息、大数据、脑信息等领域,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

□本报记者张明海

原标题:成都与高校“朋友圈”主打“双创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