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雷涛)7月13日报道 2016年4月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派出妇产科、新生儿科专家各一名,到医联体单位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下称双流妇保院)驻院开展帮扶。优质资源的下沉,在短短3个月让该院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纷纷留下接受治疗,而且还有患者从外院转来治疗。
两名专家何以在短时间内让一所区级妇保院发生巨变呢?
专家下沉:第一步是“问诊-查体”
首次派驻的专家是成都市市妇儿中心医院妇产科专家查莉和新生儿科专家刘阳。党委书记林永红对他们说:“作为医联体专家,你们一定要将中心医院最好的管理、技术带下去,让帮扶单位得到最大、最快的提升。”
派出妇产科和新生儿科专家去基层,并非随意的安排。从2015年底到2016年3月,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院长郑强就几次带队前往包括双流区在内的几个区(市)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座谈、调研,“他们的短板在哪里?群众最需要什么?医院最需要发展什么?要按照实际需要下派帮扶专家。”
在国家二孩政策背景下,双流区妇幼保健院病人呈大幅增长趋势,该院发展的重点在两个方面:妇产科和新生儿科。
查莉和刘阳下派双流区妇保院后,前一个星期,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在调查摸底上,如同接待患者,第一步是“问诊、查体”,再作出“诊断”,然后才是“治疗”。
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宋祖玲说:“他们共梳理出59条需要整改的建议,其中科室管理意见23条,制度和流程改进24条,设施设备、药品配置改进10条,辅助检查和信息化改进意见各1条。他们的高效率简直让人吃惊!”
接下来,在两名专家的建议下,双流区妇保院领导班子对涉及患者利益的关键流程和制度“动刀”了。
流程再造:医生不舒服,病人却更安全了
查莉在为医院“查体”时发现了门诊应该提升并改进的地方。“门诊与住院割裂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合现代医院的需求。”她说,产科门诊有几个专门的医生坐诊,而住院部又有一批专门的医生在负责。这看似分工明确,却不利于整个围产期管理。
在查莉的建议和指导下,双流妇保院快速作出改变:原来只坐门诊的医生,除极个别老专家外,必须到住院部参与管理病人,住院部的医生,也必须安排坐诊时间接诊病人,对自己建卡接诊的孕产妇,从一开始就全盘掌握其具体情况,在生产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把风险度降到最低。
门诊还有一个重大改变,那就是2016年5月建立的“中心医疗专家高危门诊”。此前,高危产妇分散在不同的门诊医生手上,而每个医生是有局限的。中心医疗专家高危门诊的建立将高危孕产妇都集中在一起,配备的医生都是资深专家,且有专人管理,医疗资源向高危倾斜,每周三全天对高危孕产妇坐诊。“病人一来就知道,哦,我属于高危的,我该在高危门诊就诊,不仅有上级医疗单位的专家,还有专人为我服务!他们会感到很安全。”这样的改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一个月下来,就接待了241名高危孕妇,个别到市妇儿中心建卡的病员,也将档案提回来在双流妇保院看门诊。
在对门诊“动刀”的同时,住院部的改进也在进行。在查莉的指导下,双流妇保院对病区的医生进行了拆分:拆出4个医生组建“产科医生专业组”,剩下的医生分成4个医疗组,设医疗组长、主治医生及住院医生,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而“产科医师专业组”则专门负责产房内待产、分娩产妇的医疗服务。“产房必须有医生在现场,而不能仅留助产士,产妇一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医生可以马上介入,这大大提高了产妇的安全系数。”
其实,在产科,查莉领衔改进的不仅这些,住院总制度、转诊制度以及接生规范等等……双流妇保院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提高医技:以前不能做的,现在能做了
双流一名叫李华(化名)的产妇,在怀孕仅32+1周时出现早产症状。一开始,她舍近求远来到中心城区一家医院就诊,入院当天凌晨早产下体重仅1670克的宝宝。婴儿降生后出现呼吸困难,被转至另外一家民营专科医院,但该院发现婴儿病情严重,必须再次转院。这一次,他们转到了双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相关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最终,这个婴儿转危为安。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新生儿要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区转回双流妇保院新生儿科?原因就在于:经过刘阳的努力,双流妇保院新生儿科的实力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刘阳经过前期对新生儿科的摸底后发现,除了技术上需要提升、设备需要更新外,医务人员担当的勇气也需要提升。她到来后,在医院的重视下,先是对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对护理质量进行提高,对病房设置进行规范、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然后带领医生们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6月16日,一个新生儿在生产时吸入大量羊水,导致呼吸困难,刚诞生的宝宝面临着生命危险,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才能救孩子的命。然而,在此之前,双流妇保院新生儿科尽管有呼吸机,但从来没有用过,医生压力大,不敢用。
刘阳带领医生开始了第一次“破胆”,刘阳带领团队亲自操作,为宝宝实施有创插管,孩子得救了,在24小时后撤掉了呼吸机。
这是该院新生儿科第一次使用呼吸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阳带领新生儿科团队,开启了一系列第一次。对双流妇保院来说,这些第一次,不仅确保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更是为该院医生使用各种抢救技术建立了信心。
数据说话:基层实力提升了,病人回流了
作为市妇儿中心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在得到专家的帮扶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仅4月至6月,通过绿色通道转往市妇儿中心的危重症患者就有37名。
查莉说,“在转诊上,医联体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以前各自为政的时代,转诊是相对盲目的,从下级转到上级,却告知没有病房,不得已,再转其他医院,这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非常不利。现在不存在这种情况了:需要转诊的病人,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病区,不仅床位有保障,而且医院可以提前得到信息,根据病人需要配置救治团队。”
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提供的一组数据充分印证了医联体帮扶的效果:该院新生儿科,从4月到6月,病人收治276人,较去年同期增加41.03%;救治危重患儿27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37.5%;开展气管插管技术10例,教去年同期增加400%。
妇产科业务变化同样明显:该院妇产科2015年4、5月的入院量是914人,而今年4、5月入院量则达1177人;去年4、5月妇产科出院量是931人,而今年4、5月的出院量则高达1187人。与此同时,孕产妇的住院天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一天多时间,剖宫产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下降。
双流妇保院所发生的变化仅仅是医联体下的一个典型案例,2016年,成都市妇儿中心医院院还对蒲江、崇州等地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帮扶。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院长郑强这样评价帮扶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医联体运作,让更多群众能够在基层得到同质化医疗,让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在全域成都范围内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