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 刘杰)7月22日报道 产业,有“发展骨架”之喻,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支撑。三年的灾后重建中,邛崃市把产业重建作为增强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帮助群众增收和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成为该市灾后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作为“茶马古道”第一站,如今的邛崃,经过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从临济到夹关,成片的茶园顺着山势蜿蜒起伏,颇为养眼。在临济镇郑航村的茶园里,村民张玉芬告诉记者,她加入了一家合作社,家里的茶叶卖给合作社,将会比市场价高出5%。
孙玉芬口中的合作社,就是成都市碧涛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组建四级茶园管理网络服务体系,对茶园基地实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建立健全“三优两免一补一返”利益联结机制,让入社成员享受到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后带来的更大收益,实实在在让社员的“腰包”鼓了起来。
位于黄庙社区郑湾安置点附近的嘉林生态农场,是临济镇在灾后产业重建中引进的一个大项目。农场在培育崃山土黑猪的基础上,构建起“猪-沼-作物”的循环模式,发展传统生态养殖业、种植业、现代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实现一三产业良性互动。同时,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除了产业带动外,还将为农户带来成华土黑猪饲养、分红收入、务工收入等三方面收入,在公司良种母猪场务工每月平均收入约20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灾后重建开始后,邛崃充分发挥资源与生态优势,大力推进产业重建,将调优灾区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灾区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邛崃黑茶”、“邛崃黑猪”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40%以上。
依山傍水、竹林葱葱,28栋嵌于林盘中的花园式“度假小区”俨然成了乡村田间的“小别墅群”,这就是该市夹关镇周河扁安置点。灾后重建开始后,夹关镇依托灾后重建安置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按照产村相融、特色发展的要求,引进专业酒店公司,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加盟的新型旅游经营模式,联动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酒店联盟。
家住周河扁26号楼的康辉华是沫江山居酒店的一名保洁员。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直在江苏的酒店打工,去年回家后,看到家乡也在发展酒店,就辞掉了江苏的工作。
康辉华说,现在自己每月可以拿到2000左右的工资,在自己家乡上班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今后,她也会把自己家里的房屋加盟到乡村酒店。
据了解,目前沫江山居乡村酒店的客房租金平均为每年2880元/间,房屋整套出租后,每户农户平均每年可获2.45万元的收益。今后,沫江山居酒店项目还将通过企业租赁建设、农户加盟自建、股份合作等市场化合作机制,开辟农户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和分红收入等渠道,农户将实现就地变“房东”、“员工”和“股东”。
高何镇天府红谷体验园,是高何镇引进的重大产业重建项目之一,项目按照功能划分为幸福愿景区、农养乐活区、森活养生区三个分区,是集生活、生产、生态为一体的“天府红谷 耕读桃源”模式,并构建“老高何,新生活”的养生度假模式。天府红谷项目除了发展乡村旅游,还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提高农业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形成“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的“服务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完善“农超对接”、“农市对接”,打造健康商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和农户可持续发展。
三年灾后重建,邛崃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灾区振兴发展的关键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强市”,把平乐古镇 天台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作为邛崃未来两年的中心工作。同时,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签约道佐路虎小镇、高何天府红谷、南宝山金山旅游、夹关自驾游露营等文化旅游项目22个,全面推进灾区全域景区化,不断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支撑。
如今,在邛崃各受灾镇乡,发展传统生态养殖业、种植业、现代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实现一三产业良性互动,让各镇乡产业重建的足音越发铿将有力,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越来越宽、“腰包”越来越鼓,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好愿景也必将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