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彭州市司法局致和司法所荣获“全国先进司法所”

2016-07-22 17:43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现场调解 化解纠纷1

现场调解 化解纠纷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7月22日报道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一线的窗口,彭州市致和司法所探索建立了“以村(社区)为面、以新型社区为线、以楼栋为点”的网格化人民调解机制,采取“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次法治课,开展一次法律服务”的活动形式,将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职能有机结合,既为群众化解了纠纷,又提供了便捷地法律服务,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受到了一致好评。据悉,近五年来,指导辖区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参与化解疑难重大矛盾纠纷12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4%,且于今年7月荣获了“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倾情疏导

“四心”化解“三角债”

“太谢谢你们了,不仅帮助我们排除了施工阻碍,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修复了我们多年的合作关系,以后有事我们直接来找司法所。”短短几句话,无不透露着老百姓对司法所的信任。

2015年10月30日,致和镇境内某安置房施工现场被20余人堵塞了,原来是工地的劳务承包方拖欠材料商罗某货款达230余万元,催促一年多至今没有还款,无奈之下材料商罗某带人将大门堵了。

司法所接到通知后立即奔赴施工现场,经耐心做工作,矛盾纠纷三方当事人同意到司法所进行调解,暂时恢复施工。11月2日,当事三方来到司法所,其中材料商一方6辆车载了20余人,如当天调解不成功,随时会再次爆发群体性事件。

由于前期分析研判到位,调解方案考虑详尽,在充分听取三方主体的陈述、质疑以及诉求后,致和司法所所长李易君向当事人三方表明:欠款事实清楚无误,接下来重点讨论如何还款、何时还款的问题,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在接下来的调解中,供应商罗某态度强硬,劳务方又确实没钱,总承包方若为劳务方代付了材料款,就没有钱支付民工工资了,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司法所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开始各个击破,将同理心、公心、信心、耐心充分结合,与其谈法律,讲道理,道人情,三方当事人渐渐卸下心理防备。于是,趁热打铁,适时提出还款建议方案,经过4个多小时艰苦调解,终于促使三方当事人达成提供抵押、分期付款的协议。

此案只是致和司法所每年参与化解的几百件矛盾纠纷中的一起。据了解,通过实践,致和司法所最终探索建立了“以村(社区)为面、以新型社区为线、以楼栋为点”的网格化人民调解机制,实现了调解工作职能前移。由镇、村、组、企业横纵交织的“人民调解网”针对邻里、家庭、干群以及拆迁补偿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展开调解,实现了“问题不过夜、小事不出村(社区)、难事不拖延,矛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调解一次纠纷

上好一堂法治课

面对复杂的各类社会矛盾,如何才能标本兼治,为群众排忧解难,一直是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致和司法所在总结提炼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大调解”体系,将调解与普法有机结合,探索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的方法,取得了矛盾纠纷化解和法治宣传教育双丰收。

去年7月中旬,致和镇贤德村11组的王某与邻居罗某因相邻权发生矛盾纠纷,继而发生抓扯、推拉,导致王某受伤治疗。这本是一件很细微的邻里锁事,为何走上法庭,对簿公堂?原来,当事人王某在本纠纷事件中至始认定对方承担全责,要求赔偿全部医疗费用,而作为被告方的罗某则认为自己无过错并没有打人,受伤与自己的行为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拒不承担侵权责任。镇、村两级调委会经过多次调处,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王某只好将罗某告上了法庭。

在开庭当天,“坝坝法庭”在致和镇贤德村委会正式开始,现场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民法中涉及相邻权法律知识的宣传册、《人民调解法》等宣传资料1000多份。随后,主审法官进行法庭调查、原被告答辩,法官从法律法理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相关规定。最后,王某、罗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法律规定,解开了心结,最终握手言和。

通过人民调解与普法宣传相融合的方式,既将全镇人民调解员纷纷转变为了普法宣传员,达到了“调解一次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稳定一方民心”的效果。

齐心协力谋方案

联合调处化解干戈

今年7月5日,致和司法所来了一行八人,司法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情况。原来家住升平镇的杨某和致和镇的陈某是一对情侣,两家处于边界地带,位置相邻。今年6月30日两人因感情问题发生了矛盾,女方杨某采取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父母悲痛欲绝,认为男方陈某应对女方的死负责任,和众多亲属多次到男方家索要赔偿,但是男方都拒不见面,而现在女方家属希望能就此事进行调解。

在了解此次情况后,致和司法所立即与升平司法所取得联系,成立联合调解小组,就此事涉及两个乡镇的特殊性共同做好分析研判工作,谋划调解方案,做足事前准备。联合调查小组就女方家属反映的事实进行了走访调查,约谈了另一方当事人陈某,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初步制定了调解方案。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定于7月6日到升平司法所共同协商解决此事。

7月6日上午,双方当事人在升平司法所调解室见面,助阵亲戚人数达30余人。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双方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经过耐心做工作,男方愿意出于人道主义补偿女方家属一定费用,但双方就金额问题上始终达不成一致。随后,调解员调整策略,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开做工作,又从法、理、情的角度对双方进行了分析和劝解。最后,在两地司法所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番磨合,双反各让一步,终于就补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并当场支付了补偿金。

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

促老百姓做“法律明白人”

通过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发现,群众对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都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两者之间大多数时候都是分割开来进行的,使得老百姓实际法律需求和法治宣传之间时有脱节。为使得法律服务活动更加符合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致和司法所将宣传、咨询、援助等各项服务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行动,将法律服务与普法宣传相融合,高效便捷的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急需的法律知识,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致和司法所依托3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和镇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从定期组织的各种专项普法宣传,到给村支两委干部召开法治专题讲座;从为老百姓提供及时、全面的法律咨询,到积极主动为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都在积极引导、带动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学习法律的同时也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把法律服务工作做足、做细虽然很辛苦,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当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已经悄然形成,老百姓的心中也越来越敞亮,在群众中间“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老百姓遇事找法逐渐成为常态,一些常见的骗局在当地已经无处遁形。因为在致和镇,老百姓的钱夹子里面除了装有钱,还装有一张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法律服务已经融入到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

2012年以来,致和司法所共发放各种法律宣传资料22万余份,法律书籍13万册,出版宣传栏134期,举办法制培训班、讲座98场次,法律知识竞赛27场,文艺演出8场,解答法律咨询1457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件,涉及受援人员216人,接待来电、来访共870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和争取经济补偿420万余元。

矫正中普法

增强服刑人员法治意识

记者了解到,社区矫正是宽严相济的刑罚制度的具体体现,司法行政机构是社区矫正的执法机关。致和司法所在从事具体管理活动中,探索发现在加强技术管控的基础上,更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根本源头上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最重要的是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的公民。

据致和司法所所长李易君介绍,每个月,司法所都会要求社区服刑人员递交一篇书面报告,包括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一些心理动态等。同时,致和司法所每月还会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增强服刑人员的法治意识,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同时也能保障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

目前,致和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已经从技术层面形成了以GPRS手机定位系统和指纹打卡仪为主的实时监控网,动态掌握服刑人员情况,实现了服刑人员的无缝监管。同时,将社区矫正与普法宣传相融合,形成以派出所、司法所为主的教育网,做好日常教育管控,开展法治教育,树立法律意识;以村(社区)干部为主的社区监管网,实行“一对一”矫正;以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为主的家庭矫正网,建立矫正小组共管机制、落实共管措施。宽严相济、有针对性地监管制度,致和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显得游刃有余。

据了解,2012年以来,致和司法所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3人,解矫62人,现在册21人。无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现象,无重新违法犯罪发生。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