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2017年春运开启大幕。从1月13日至2月21日,全国约30亿人次将参与这场为期40天的人口大迁徙,其中我省预计有1.4亿人次。
春运的出现,有其历史与社会原因。而作为近5年来最早的春运,今年春运将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客流量“首降”、租车回家增加、服务更加精细……
新变化折射经济社会新变迁。今日起,本报推出“2017春运直击”系列特别报道,将全角度观察、全方位展现今年春运。今天的首个特别报道“数说”,将带您一起走进数字里的春运,从一个个数据出发为2017年春运画像。
作为全省春运工作主要牵头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近日透露,预计2017年春运期间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将发送旅客1.4亿人次,同比下降7%,减少客流超千万人次。这是我省春运首次预计出现客流量明显下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有春运统计数字以来到2015年,我省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门发送旅客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16年也与前一年基本持平。而今年,部分沿海省市发送旅客数已出现同比下降。公开报道显示,浙江省今年春运客流量预计连续第三年同比下降。
但是,全国仍保持不断增长。根据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公布数据,2010年至今,全国交通运输部门发送旅客数逐年增长,其中2017年预计达29.78亿人次,同比增长2.2%。
虽说四川降而全国增,但趋势却一样。2010年至今,全国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门发送旅客增速从最高同比增长11.6%,降至今年的预计2.2%,增速下降趋势明显。
预估数据有多大准确性?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客运处、成都铁路局均表示,预估数是综合同比、环比数据及春运期间预售车票数而成,根据历年经验,准确率在九成以上。
新闻深一度
春运客流量是真跌还是“假摔”?
揭秘1200万客流量去向
对四川这样的全国劳动力输出大省来说,春运客流量出现“首降”足以引发诸多疑问:为何“首降”出现在今年?究竟是真跌还是“假摔”?是个案,还是标志着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追问。
为啥降?
道路运输同比下降10%导致
为何今年会出现首次下降?
从预计1.4亿人次客流量的构成可见端倪:铁路发送旅客1720万人次,同比增长10%;道路运输1.1369亿人次,同比下降10%;水路运输660万人次,与去年持平;民航发送旅客312万人次,同比增长6%。
4类出行方式中仅道路运输同比下降,而它又占客流总量的逾八成。显然,这是影响今年四川春运期间发送旅客数出现首次下降的直接原因。
去了哪?
三大方向“吞”掉千万客流
根据预计,道路运输今年同比减少客流约1200万人次。这个巨大的客流去了哪儿?
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客运处相关负责人将原因聚焦于一个时间点——2015年10月。从那时起,全省道路运输客流从同比增长变为下降,且下降速度逐月加大。
考察这一节点,有两大事件不容忽略。一是这一时间点前后,成渝高铁、兰渝铁路、成绵乐客专相继通车,恰好覆盖川北、川东北、川南这3条道路运输“黄金线”。二是网约车的异军突起。目前,全省有逾百万辆私家车变身网约车,日均分担客流数百万人次,但目前并未被纳入春运客流量统计范围。
相关部门认为导致减少还有两大因素:一是私家车自驾成为春节出行新选择;二是很多人今年可能退出春运,留在务工地或本省。依据是,自2014年以来,我省逾800公里的道路运输超长线出行逐年下降,目前全省超长线客运汽车已从高峰时期的逾3000辆降至约1700辆。
怎么看?
未来四川春运客流或平稳下降
春运客流量预计首次同比下降,这是个案,还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倾向于后者。他认为,未来我省春节期间交通运输部门发送旅客数整体上将呈平稳下降趋势。因为外出务工人员是我省春运客流主力,而从长期看,城镇化进程将使流动人员趋于稳定,同时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外出人员回川乃至回乡务工提供了条件。
我省道路运输超长线出行量逐年下降,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侯荣华尤其关注的一个细节。他分析: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沿海地区因外向型经济特征更明显,受其冲击会更大,对农民工就业必然带来较大影响,促使他们选择省内乃至家乡就近就业。
在侯荣华看来,这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推动四川春运客流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标题:四川春运客流量预计“首降” 预计降幅7%,减少客流量超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