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床难求”,夏天订单平平,民办养老机构“饱一季饿一季”
做养老生意的谁不希望天天床位满员?可是,最近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菩提阳光康养庄园(下称“菩提阳光”)负责人戴道云,却做出了让人感到意外的举动——将100多位客人推介给了同行。
戴道云告诉记者,“菩提阳光”的82个床位早在去年11月就已住满,状态将持续到今年2月。
如戴道云所说,记者连日来走访了攀枝花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均得到床位供不应求的答复。据了解,攀枝花养老产业具有明确的季节性,到了夏季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就空起了。此外,民办养老机构还面临着床位少、运营成本高等难题。
亦喜
冬天养老床位“一床难求”
遮阳帽、大墨镜、花围巾,1月17日下午,打扮时尚的67岁老人聂琴和几位朋友躺在木椅上,尽情享受攀枝花的暖阳。“我去年12月16日从成都坐火车过来,打算在这儿住到过年。”戴道云笑称,聂琴搭上了“菩提阳光”的末班车,一般要提前两个月才能预订上。
记者了解到,比“菩提阳光”规模更大的“幸福记忆养护院”去年4月开业,122个床位均已住满,东区炳三区“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入住率超九成,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米易县“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等都出现了满员情况。
多家民办养老机构相关负责人称,之所以现在生意这么好,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服务的重视。
一方面是“硬件”齐全。比如去年10月开业的“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是一家集养老、护理、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连锁养老服务机构,不仅配备星级酒店的住房,还设有棋牌室、健身房、图书室、私人影院等休闲娱乐设施。
另一方面是“软件”高端。“我们有营养师为老人配餐,有医护人员为老人检查身体,有康复师对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戴道云说。“工作人员很有礼貌,说话轻声细语,就像自家闺女。”76岁老人文先玉从重庆来攀,住在“菩提阳光”,平时爱打牌,跟着工作人员学做针线活,过得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攀枝花多家民办养老机构还推出了个性化服务,针对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别护理、日间托管、全托管等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
与养老生意火爆相关的是,目前老人及其子女对机构养老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采访中,很多“候鸟”老人说,因为儿女工作忙,他们是主动提出到冬天阳光灿烂的攀枝花养老的。“过去很多人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敬,现在养老院的条件比很多高档酒店还好,服务也让人放心,父母觉得比在家过得舒服,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将父母送进“普达阳光”的杨新平说。
亦忧
夏天床位闲置生意清淡
民办养老机构的迅速发展,以及民间养老观念的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康养产业的生存土壤。
从总体情况看,攀枝花市现共有各类康养服务场所69个,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45个,拥有康养床位(包含养老床位和旅游康养床位)7.3万张,具备年均1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但是,2015年外地老年人来攀过冬康养度假总人数已破13万人次。加上攀枝花市本地就有近20万60岁以上老人,养老床位明显供不应求。
具体到各民办养老机构,问题更加凸显。据“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行政主管黄琪然说,攀枝花虽率先提出康养产业,但没有产业基础,又缺乏发展经验。“民办养老机构虽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风险大,盈利少。”
戴道云对此表示赞成。“‘菩提阳光’占地6.7公顷,每月租金达到6万元。共有30余名员工,每月需支付近7万元工资。虽有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27万元、养老床位运营补贴10万元等市政府相关补贴,按照当前入住老人每月2500元-2800元的套餐消费价格计算,除去成本只能微微盈利。”据了解,目前攀枝花民办养老机构的套餐消费价格普遍在3000元/月以下。
为什么不把价格定高一点?“我们也考虑过,但目前还不可行。”戴道云说,一方面,攀枝花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刚刚成立,希望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康养产业受季节影响很大。每年3月-10月是淡季,订单平平,甚至亏本经营。场所较大、业务较多的尚可通过租用会议室、接待旅行社、办婚宴等弥补,规模较小、业务较单一的民办养老机构则只有缩减床位以节约成本了。“最典型的就是农家乐,通常只有不到10个床位,旺季接待能力又严重不足。”
即便有接待能力,也要考虑其他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说,当前养老机构的风险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如果老人在养老期间出现意外事故,谁担责没有相关明确原则,机构觉得压力大。其次,当前养老行业的待遇也不足以吸引更多人才。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在养老机构上班的护工、保洁、厨师等,多数是40岁左右的大叔大妈。“每天洗衣喂饭、为老人擦洗身体还是很累。”46岁护工刘应明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感叹干这一行不仅辛苦,而且工资待遇低,年轻人都不愿意来。22岁的袁媛两年前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到“菩提养护院”工作,最近也和另外一名年轻护士跳槽了。
建议
卖火了暖冬再卖凉夏
“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喊着这句口号,近年来攀枝花把康养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编制完成,《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还建立了养老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制度、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制度,向非盈利性为老服务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等,给予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一定补贴。目前,只要是养老机构取得医疗机构资格,符合医保定点的基本条件,都可纳入医保定点。
与这些宏观的政策相对应的是,一个个重大项目和活动成为发展康养产业的助推器。对外,攀枝花市领导多次带队赴俄罗斯、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广康养产业,争取开通了攀枝花至重庆、深圳、武汉、上海等往返航线。对内,开通了市中心到阿署达等景区观光旅游公交路线,助力打造康养度假景区。此外,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还多次召开民办康养机构负责人座谈会释疑解难。
为吸引康养产业人才,攀枝花市民政部门每年都会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2016年12月26日,东区人民政府、攀枝花学院和攀枝花花舞人间实业有限公司,采用PPP方式投资筹建的全国首所康养学院在阿署达景区挂牌,将于今年9月招生。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戴道云等吐露心声,“去年全市康养产业的宣传工作做得特别出色,不仅吸引了黑龙江、哈尔滨等北方客人,还吸引了俄罗斯等外国游客,期待今年能继续。”
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最担心的季节性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扩大攀枝花“清凉夏日”形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攀枝花夏季也有很好的避暑功能,从而消除产业淡季。(□本报记者 王代强)
编后
选择冬天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的城市,攀枝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老天虽赏饭,但万事开头难,从来没有产业基础的攀枝花,去年冬天迎来了最早的一批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民营康养机构开张,在一床难求的背景下,这些民营康养机构却对扩大经营顾虑重重。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如何在合理的利润背景下有个让市场接受的价格?冬夏市场冰火两重天,盈亏账怎么算?怎么规范其中的经营风险责任?怎样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走出康养产业“老大粗”的原始形态?
这一系列问题不应只是民营机构的问题,决心扶持成一方产业的地方政府也应该直面现实,理清思路,做到心中有数有对策。
康养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但由于其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加上这期间的很多政策不明朗、法规不完善等问题,注定这个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方政府不应只有顶层设计,还应拿出足够的耐心,足够长远的考量,多研究如何应用政策这个杠杆,如何利用财政支持这个支点,撬起这一产业,使之发展壮大,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我们看到,攀枝花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补助和支持政策,但就目前康养机构的反馈来看,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资助资金可不可以多点,支助时间可否长点,税收上有没有优惠减免,诸此种种,政府是可以有所为的。
原标题:破窘境 攀枝花卖了暖冬还要卖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