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妇女节的设想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
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当时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1910年,第二国际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首届国际妇女会议。会上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倡议设定一天为国际妇女节,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次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总共超过一百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6天之后的3月25日,纽约发生了著名的三角工厂火灾,火灾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这其中大多数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而恶劣的工作条件被认为是导致如此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场火灾后来还对美国的劳工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当时的俄国妇女举行罢工,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俄国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权。十月革命成功之,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科伦泰(Alexandra Kollontai)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
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至今,这天仍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男性会赠送礼物给妇女以祝贺她们的节日。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又逐渐恢复。
中国则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了妇女节的纪念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后,正式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并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妇女节也都作为一个节日予以庆祝。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每年于3月8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而在发源地美国,官方未将这个节日列入国家正规节日,没有庆祝安排,“国际妇女节”在日历上根本没有标明,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维护劳工利益,美国有专门的劳工节(Labor Day),也是重要的全国性节日之一。加之在生活习惯上,此前已有“情人节”和“母亲节”被作为尊敬女性的节日。久而久之,“国际妇女节”便被美国人淡忘。
事实上,类似于“妇女节”之类的节日,在各国普遍存在,但并非只有“三八”。
比如印度的“棒打男人节”,主要是为了迎接春天到来,参与庆祝的男男女女,会事先在身上撒满彩粉和颜料,男人们会用花瓣撒作为回击女人的“武器”。已婚男子排队挨棒打,不能躲闪。
在为期4天的瑞士“妇女掌权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靠边站。一向对家务不屑一顾的瑞士男人,在这几天也必须老老实实地听从家庭主妇的安排,如果做得不好,可能还得随时返工。
英国女性在“妇女求爱日”这天,可以大胆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爱。对在这一天拒绝求爱者的男人,或是用1英镑作为象征性的“赎免”,或罚他们以绸缎衣服赠给“伤心的女方”。
……
不管节日的形式如何,各种面貌不同的“妇女节”都共享一个主旨:关注与改善女性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