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揭秘金蓝领 农家娃的逆袭

2017-03-23 09:41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张继雄

成都市某制药公司机修工人

在四川省邛崃市的这家制药厂,我们见到了张继雄,这位出身农村的技术工人,今年2月,从四川省2490多万农民工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省100名优秀农民工之一。现在张继雄正在进行的工作,是把软水站的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准确地说,就是要让水泵在生产低谷时段自动减少出水量。

节约是张继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这既是作为一名机修工人的职责,更是儿时艰苦岁月留下的痕迹。今年40岁的张继雄,出生在四川省邛崃市桑园镇下面的一个小乡村,因为家境贫困,中专毕业后就早早地参加了工作。

中专毕业后,张继雄被招工进厂,从此在机器维修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厂里400多台设备,种类繁多、型号迥异,张继雄慢慢成了它们的全科大夫。别的大夫手里的诊疗器械,一般都是常见的维修工具,但张继雄的手中却新增了电脑程序。

制药用水的质量是保障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软水和净水设备也是国家对制药企业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时需要重点考察的对象,在中国,任何一家制药企业都必须通过这项认证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2013年,正是靠着张继雄的一双巧手,对这套设备重新进行安装和编程,企业最终顺利通过了新版国家认证。

技高人胆大的张继雄处处着眼于一个省字。轻车熟路的编程,胸有成竹的安装,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仅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时光倒退回十几年前,当时的张继雄整天还只跟老式生产设备打交道,别说编程,农村出身的他连电脑键盘都没摸过。直到2005年,企业设备更新换代,几位来自上海的工程师让他眼界大开。编程,这在当时对于电脑都没碰过的张继雄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名词,但是简单便捷的操作,让他深受触动。张继雄是个不服输的人,下定决心要把上海工程师会的先进东西学到手。但是当时的他只在公司办公室里见过电脑长什么样,对操作一窍不通,连基本的打字都不会,又如何谈得上编程呢?

从学习打字开始,张继雄一边看书一边自己琢磨,一点一点,艰难而缓慢地啃着编程这块硬骨头。但是在触摸屏上的编程只是向设备发出指令,要让设备顺利收指令并按指令运行,还得靠内部铺设的电路。当时拿着厂家提供的电路图,张继雄也是一头雾水。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提供培训,却被浇了一盆冷水。

从零开始的张继雄使用了最笨的办法,他拿着电路图,对着设备,一根线一根线地从头捋到尾。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摸索终于让张继雄理清了每一根电线的走向,曾经在他眼里盘根错节的电路图总算变得清晰可辨。

光会看电路图,并不能让张继雄满足。他干脆又自学了电脑制图。由易到难,由简而繁,触类旁通,作为一名机修工人,张继雄不断积极地谋求着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

现在,张继雄的工作日常,除了编程制图,就是带着电脑不断从一个修理现场赶到另外一个现场。他在走路时,总是低头思考。张继雄低头思考能为公司实实在在省下真金白银。

设备出了问题搞不定来找张继雄救助的不光有厂里的徒弟,还有周边的不少制药厂,面对同行的难题,张继雄都会积极地提供帮助,他的微信时不时就扮演着答疑解惑的平台。张继雄喜欢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同行们解决问题,一来他本来就是个热心人,二来他觉得见多才能识广。

设备走在前面,是张继雄所理解的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保障生产的机修工人,他每天对设备都进行两次巡视,力求防患于未然;作为机修车间带头人,他要求自己的技术必须走在员工前面。这些年,他不放过每一个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且通过自学,不断考取国家职业资格,从最初的五级技师一直进阶到了二级技师,今年他打算抽空再报考一级技师资格。一听到他的决定,厂里的领导也很是支持。

即便回到家里,张继雄也往往穿着工服,在他看来,工服简单又实用,而且他不用再考虑穿衣搭配,省下来的精力可以用来做一些他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

张继雄从不肯让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懈怠下来,心灵则手巧,这双手,年少时曾经为求温饱而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而如今,在上下翻飞之间,它们能严丝合缝,组装出精密的电气控制柜,也能抽丝剥茧,编写完复杂的电脑编程,即便闲暇时,它们还能变废为宝,制作出一个个精致的小物件。靠着这双手,如今张继雄每个月工资在6000元左右,这个收入已经相当于成都市白领的平均收入了,这个曾经的贫苦农村娃在城里打拼出了属于自己有车有房的幸福生活。

宋远洪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员工

他叫宋远洪,眼下正在进行的就是他的拿手绝活——装表接电。从截取电线长度到剥线弯圈,电力工人宋远洪全凭着经验和直觉一步到位。

一个智能电表采集终端一共20根导线,40个接口,要完成安装,全靠心有准谱,眼有准星,手有准头,只有心眼手的反复磨合,经验、速度与力量的相辅相成,每个环节才能一次到位。

短短25分钟的电表组装,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牢固。靠着这项装表接电的手艺,宋远洪在2016年的成都百万职工技工大赛农网配电营业工竞赛中一举夺魁。但实际上,这位供电所的技术高手,直到读小学,才第一次知道电是什么模样。

宋远洪出生在偏远的四川大凉山地区,家里仅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父母东拼西凑好不容易让他读完中专,就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宋远洪报考中专时选择了一个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但这个大山里的农家娃入学时知道的电器也就是电灯,他根本就没搞明白自己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

2002年,中专毕业的宋远洪成为了基层供电所的一名电力工人,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成天忙活的主要都是线路维护服务,停、送电服,抄表,电费收取这样一些琐碎的工作。不过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被老师傅们的一门好手艺吸引了。

导线弯折是在安装和修理电表时都要用到的技能,要求弧度准确,而且为了防止伤害绝缘层,操作时不能使用铁钳等工具,只能靠人力。宋远洪虽然从小干农活,但手上的劲还是远远不够。从那时候起,他就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小习惯。

十多年来,宋远洪已经记不清自己用坏了多少个握力器,只是觉得自己弯导线越来越轻松,拧螺丝越来越快捷。而跟他的工作效率一起快速增长的,还有城市的发展速度。他所在的成都市南边的这片区域这些年慢慢由农村变成了高新开发区,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电表安装也越来越复杂。

用电负荷越大,电表安装时需要的导线和其他零配件就越多。宋远洪最初觉得装上的电表只要能正常工作准确计量就行,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一组德国工程师安装的通讯电缆图,让他深受触动。

虽然图片里的是通讯电缆,跟电力导线不是一回事,但是通讯电缆是弱电,线路更多更复杂,还能排布得如此美观整齐,这让宋远洪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装表接电也要像这样又快又好。于是,平时除了完成例行工作,宋远洪又给自己加了码,重新苦练拧螺丝弯导线这样的基本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慢慢的,宋远洪的装表接电变得既快又好,成了供电所里的金字招牌。2016年6月,宋远洪参加了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农网配电营业工竞赛,靠这手装表接电的绝活勇夺第一。

宋远洪在本职工作上的专注和进取不仅换来这一摞红彤彤的证书,还有节节高升的工资收入。现在的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就有6000多元,其中就包括300元的技师津贴和1200元的优秀技能人才津贴,整个高新供电公司,8个供电所、200多号人,这1500元的津贴都是独一份。

宋远洪这个来自大凉山的贫苦农家娃,硬是靠着出挑的技术,成了单位收入最高的人。如今他在成都成了家,买了房,把年迈的母亲也接过来安享晚年,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

原标题:揭秘金蓝领: 农家娃的逆袭

你可能感兴趣的:
关键词: 农家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