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年底“共享出行”概念的走红,让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产业经历了一轮勃兴。来自资本的青睐于政策的支持,共享单车从时髦的新兴互联网概念,迅速融入了公众生活,成为日常出行方式之一。加之近年来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世界各国对自行车路权愈发重视。
出于完善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优先的路权体系,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的目的,在国内,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或已经规划,或正在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Cycle Superhighways)。所谓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市间交通线路。这些专用通道两边虽然不是全封闭的,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用设红绿灯。路上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以极快的速度在两个城市间来往。
放眼世界,德国、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在“自行车”高速公路的管理与经营方面,早已有诸多经验。德国鲁尔区最古老的一条连接东西部的高速公路A40,每天通行车辆达10万车次以上,高峰时段车速勉强2、30公里/小时——差不多就是骑自行车的平均时速,这也就成了给发展自行车通勤提供了条件。
英国规划中的自行车高速公路网,以高架形式沿铁路线建设,总长约22公里,建成后每小时约可容纳1.2万辆自行车的交通流量
在丹麦,2010年时就有36%的成年人、45%的丹麦学生骑车上学。其修建于2012年,连接首都哥本哈根与阿尔贝特斯隆市的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采用封闭式设计与特殊的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平交路口所导致的时间耗费。同时沿途设有维修站、停靠站功能的“服务区”。仅此一条路,每年就能减少7000吨的碳排放与3亿丹麦克朗的医疗保健费用。
但开辟自行车高速公路,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办成的事,伴随而来的同样还有规则与义务。以德国自行车法规为例,规矩甚至多过汽车——自行车首先要满足一定的硬件配置。按照道路交通法规规定,自行车必须要有正常运作的刹车、前后灯和车铃,另外还建议驾驶者佩戴头盔。特别是前后灯,由于德国冬天昼短夜长,再加之乡间小道一般都没有路灯,因此德国的自行车是必须要配置前后车灯,否则就可能会被警察请喝咖啡。
自行车道路上不允许有障碍物。没有标记的自行车道或者带有允许自行车行走的"Fahrradsymbol Frei”小路都允许骑行——在没有专用自行车道的前提下。如果在公路上有较宽自行车道,也要遵守靠右行驶的原则,但是如果有"Radweg Frei"的标示牌,则允许双向行驶。出于安全的考虑,有些公路上只在一侧建有自行车道,并且与主路有隔离带,这种情况下下允许自行车双向行驶,而且道路上带有蓝色的提示牌。
有趣的是,在德国,狗也可以跟随骑车人一起出行。当然必须是有足够奔跑速度与耐力的大型犬,吉娃娃、腊肠等小型犬还是别牵出来了吧。
骑自行车也跟驾车一样,不能“酒后骑车”、不能超速飙车。北威斯法伦特州高等行政法院甚至规定了骑车人血液的酒精含量,在市内骑车速度不能超过30km/h。转弯时可以给出手势,提示后方车辆或行人自己正在转向。成年人必须使用自行车道,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必须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荷兰的的自行车高速公路
德国自行车俱乐部(Allgemeiner Deutscher Fahrrad-Club ADFC)曾经罗列了一份关于自行车违规罚款(根据造成的影响伤害程度不等)的列表:
无要求前后灯或前后灯失灵或有灯具未使用20-35欧;刹车及车铃失灵15欧;公共交通管理条例要求的安全设施严重缺失80欧;未使用现有的标注的自行车道20-35欧;在自行车道上或单行道上违规反向行驶20-35欧;纯步行街,或速度超过10km/h,15-30欧;在步行人优先的斑马线抢行40欧;在混合步行街或自行车道超速15欧; 街或自行车道超速15欧;在自行车禁行区域行驶15-30欧;左拐错误15-30欧;自行车并行,影响他人至后果,最高30欧;骑车打电话25欧;带耳机等影响听力的设备10欧;闯红灯60-120欧;红灯亮过一秒后骑过100-180欧。这个比较贵,数学不好的不要轻易尝试;穿越已开始下放的火车或轻轨栏350欧;骑车不扶车把5欧;后座带小孩没有规定的骑车护具5欧;后座或拖车带7岁以上孩子5欧……
这些看似“严刑峻法”的规章制度,保证了自行车出行的秩序与效率。砸钱修路是最简单的事,而在硬件完备以后,能否设计出一套持久可靠的管理体系,体现的则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