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电子科大老师开公司 不到三年估值4亿

2017-04-11 07:21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朱晓章在进行路演 本报资料图片

3月21号,是朱晓章颇为忙碌的一天。上午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必修课教学,下午回到公司匆忙安排,马上又踏上出差洽谈的旅程。双重身份让他忙碌而充实,朱晓章既是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也是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

若是几年前,这两个身份合在一起,还略显尴尬。如今,这两个头衔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成都一众有志创业的高校教师紧随的步伐和目标。朱晓章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2014年,“成都十条”横空出世,力推高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来自高校的朱晓章,成为了最早一批的受益人。其后,成都鼓励创新的政策密集出台,使得这片热土上的创新创业者遍地开花。而朱晓章也在这股浪潮中一再获利,成为受益代表,更成为创业榜样。

从博士毕业从零起步,到如今公司估值4亿,技术世界领先,朱晓章的公司如同坐上火箭,只用了不到三年。

·2014年·

“成都十条”发布

他的命运迎来了大转折

5年前,朱晓章还是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的一名博士生。

那时,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刚刚提交了有关室内定位技术的国家专利申请。那时科研团队在校内申请的知识产权,是属于学校的。这是彼时高校院所中的普遍状态。朱晓章团队的技术,“鹰眼”精准定位系统,可在三维空间实现10厘米的精准定位。然而若不转化,技术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中。

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意见,提到“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到了2014年,朱晓章的命运迎来大转折。

这一年,朱晓章团队提交申请的室内定位专利正式被授权;这一年,朱晓章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也是这一年,《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这被称作“成都十条”的政策,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并突破性地提出要破解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成果完成人可分享不少于70%的转化收益。与此同时,朱晓章所在的电子科大,也出台政策支持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包装成产品通过公司推向市场。

朱晓章的创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身边人开始纷纷建议他创业。在“成都十条”出台半年后,朱晓章的公司——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15年·

破除束缚

创业飙出了火箭速度

在“成都十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明确下,高校教师创业备受鼓舞。而电子科大的政策更加具体:项目主要科研人员转让自己技术持股的10%给学校,即可在保留教职的同时试水创业。

除了CEO朱晓章,中电昆辰另一位团队成员杨德强也是电子科大教师。两位教师将技术持股的10%分给了学校。而在整个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学校的持股只占不到5%。绝大部分的权益,都归属了公司和创业团队。

自此之后,朱晓章的创业之路,飙出了火箭速度。

整个2015年,“鹰眼”室内定位技术在技术、市场上的发展都势若破竹。“鹰眼”不仅在室内定位的精准度、速度上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更被称作“黑科技”应用到VR、军工国防、司法监狱、智慧交通、工业导航、智能仓储、消防隧道等市场领域。

除了忙碌教学和创业,朱晓章在这一年有了一项“新业务”。学校创业的老师越来越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纷纷找朱晓章咨询。

“成都十条”在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方面的作用极大发挥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成都有100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办企业,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900余项,带动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余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2016~2017年·

从0到4亿元

脚步还在前行

今年3月31日,位于龙湖时代天街的中电昆辰公司内,朱晓章正对着一块高精度电子屏,反复手动试验公司研发的定位芯片。朱晓章告诉记者,一家大型手机生产商,已将定位芯片用于生产线当中。每部手机在生产中都安装定位芯片,那么以往经常出现的产品泄密、产品遗失等情况就可以避免。而这项可以在客户的任意厂区实现精准定位监控的技术,朱晓章的团队已做到全球领先。今年,依赖政策红利,朱晓章又开始了一项新突破。目前,朱晓章正针对“IC微电子”方向,向学校提出联合开发。有了这种合作模式,市场和技术科研就更加紧密对接了。

中电昆辰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成都市创新改革和创新氛围迎来新高潮的一年。2016年,“成都新十条”出炉,首次提出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鼓励高校院所与发明人以股份等方式,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发明人可享不低于70%的股权。2016年进行“三权改革”试点的西南交通大学,当年有超过120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7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而2010年~2012年期间,西南交大只有7项专利转让、许可。

创新的洪流还在奔腾。成都,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的过程中,鼓励创新的政策红利,将使创新的浪潮继续澎湃前行。

记者手记

改革创新 释放雄心

初见朱晓章,一身运动服,一张办公桌满是文件,稍显凌乱。如果不是“成都十条”,或许现在他还只是一位纯粹的大学老师。但当浪头卷过来时,本就在岸边的人,只需借一把力很可能就成了弄潮儿。密集出台的政策和万众创新的氛围,就是那滚滚浪头。

朱晓章的公司发展速度惊人,并不因为他是经商天才,而是团队的技术实在过硬。短短两年出头,这支当年泡在实验室的技术队伍,闯出了湛蓝的一片天。这为我们揭示出高校与市场得以直接碰触的可能性和火花的惊艳度。曾几何时,在未打破的桎梏中,禁锢的不仅是科研成果、社会效益,还有有志者的雄心。可喜的是,更有力的改革,正将这座城市的创新激情唤醒。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实习生 周霖

原标题:他说,自己赶上了创业最好的时候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