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4月13日报道 推进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一系列简政放权的项目试验任务的陆续推进,实现在自贸区内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成都模式”。
深化“一窗式”服务 材料“一窗进”、证照“一窗出”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简政放权组2017建设试验任务清单》,分为6项试验任务、10项试验项目。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探索设立法定机构、探索统一审批等都是之后的重点工作。
围绕自贸区建设,通过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等一系列的措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模式。“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简政放权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在自贸区服务平台的建设上,将继续深化“一窗式”服务,实现自贸区内企业办事咨询“多渠道”,材料“一窗进”,证照“一窗出”,费用“一次缴”、沟通“双向性”,数据“齐共享”、服务“全方位”,监管“电子化”。
值得一提的是,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是四川自贸区推进简政放权的亮点之一。通过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
成立国际化人员往来单一窗口 打造国际化、智能化政务服务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单一窗口”是将“一窗式”服务模式的以“申办事项”设窗口转变为以“服务对象”设窗口,将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外事侨务办的涉外事项整合在一起,设立综合窗口。国际化人员往来单一窗口是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基础上实施的,对审批事项进行集中管理、综合办理、联审联办的部门进行优化组合,在不影响部门履行职能的前提下,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联审联办,审批业务统一上综合服务平台,对审批人员、审批事项系统全程监督,这样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预防不作为乱作为。
据相关负责人还说,通过设立一个窗口,将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外事侨务办整合为综合窗口,让过去办事群众办事需向多部门提供多份申请材料,精简为只需向综合窗口提交一份材料。“实施一张表单,也就是将不同事项的申请表整合成一张表单,实行“傻瓜式”模式,无论办事群众办什么,都只用提交一份资料一张表单,由综合窗口对申请资料进行录入分发。”同时,通过自贸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申报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各部门到自贸区综合服务平台上认领相关申请资料,实现同步审批,缩短办事时间;在综合窗口配备熟练掌握英语的工作人员,并引入能提供多种语言的在线人工翻译设备终端,打造全方面国际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
依托“互联网+税务” 形成办税服务新格局
在税收征管服务方面,成都市国税局将依托“互联网+税务”,开展创新税收征管服务工作。目前,市国税局正在推进多元化的“蓉税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大厅办税为补的办税服务新格局。通过创新拓展“互联网+纳税服务”手段,实现办税服务厅双向双线预约取号、一体化智能数字管理等项目功能的开展,确保非接触式办税比例提高10%以上。
此外,成都市地方税务局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的模式,在成都市范围内实现了5大类32个办税事项同城通办,实现“管理分区域,服务不分开”的办事服务模式,提升了纳税服务效率。除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外,还落实包括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理、延时服务、24小时自助办税等办税制度在内的8项内容,推出23项细化措施。引导纳税人使用多种办税方式,拓展办税渠道,网上申报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推广使用“天府e税”移动办税手机APP,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的办税服务,减轻了纳税人办税负担,进一步规范了税务机关内部的业务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