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这里是一片丘陵莽原。丛林密布,沟壑纵横,高低起伏。
而今,这里是一片活力园区。厂房整饬,道路畅通,绿意葱茏(见上图,本报记者张志文摄)。
从园区向西8公里,就是碧波荡漾的泰国湾。一艘艘货轮从西哈努克港缓缓驶出,承载着柬埔寨人民迫切发展的愿望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西港是柬埔寨最大的港口,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在这里落户的重要原因。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次年10月,习近平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赋予西港特区全新定位——“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把西港特区建成‘柬埔寨的深圳’”,柬埔寨首相洪森多次回应习近平主席的倡议,表明对西港特区未来建设的期待。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因其造福当地、合作共赢的显著特色成为“样板”。
“有困难,找特区!”中企的到来让西港彻底变了样
巴戎寺内,吴哥的微笑犹存,雕有彼时远赴柬埔寨的古代中国商人的壁画栩栩如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一幕跨越历史时空静静绽放。今天,因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柬埔寨这个重要的沿线国家再度成为中国商人踏足的热土。
“10年前刚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那完全是不可操作的现场!”回顾园区初创情形,西港特区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蒋君至今仍感慨不已。为了测绘场地,蒋君和几位同事披荆斩棘,手上脚上全是血印,顶着工具包涉水而过,还曾遭遇蚂蟥。历经艰难,2009年第一幢厂房交付,2012年底园区初具规模,有了十七八幢厂房。
厂房的落成意味就业机会来临。“我们从附近招聘村民来工厂上班,发现他们的衣服几乎都有破洞,连女孩子也不例外,于是我们就自发地给工人们捐衣服。”蒋君说,当时村民们没有水泥房屋,没有电线,没有自来水,“唯一与工业文明有关系的是屋面上那层薄薄的铁皮”。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们深受鼓舞,西港特区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入园的企业数量开始明显增加。”西港特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江告诉记者。现在西港特区已具国际工业园区的规模,首期5平方公里区域内建有160幢厂房,引入109家纺织服装、箱包皮具等企业,其中94家为中资企业,1.6万人在园区工作。
西港特区所在的默德朗乡乡长恩萨隆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只能靠种地砍树过活,日子艰难,现在我们乡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园区上班,每家都有摩托车,真是好太多啦!”说到高兴处,恩萨隆老人呵呵乐了起来。
走到园区周边村子的巷口,只见颜色各异的砖瓦楼房、琳琅满目的沿街商店,水泥马路上不时有村民们骑着摩托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一些孩子躺在路边的吊床上,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看孩子的大人坐在新盖的小楼前,向记者微笑致意。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小村彻底变了样。
“有困难,找特区!”这就是当地人眼中“特区”的意义。
默德朗乡小学校长盖乌蒂告诉记者,中国企业为学校援建了电教室,资助贫困学生,还对村民进行中文和技能的免费培训。“感谢中国!”盖乌蒂双手合十,这是柬埔寨人表达谢意最真诚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要把习近平主席的激励转化为强大动力,紧紧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的战略机遇,把西港建成300家企业入驻、10万工人就业、配套功能齐全的宜居新城!”曹建江对此信心十足。
当前,西港特区的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将西港特区称作推动该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从西港通往金边的四号公路上,车流如梭,记者几年前路经这里时车辆比现在少得多。奔忙的车流,是“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兴起的缩影,也是柬埔寨和中国互利共赢、携手并进的写照。
“‘一带一路’,是为了共同发展,是做实事”
柬谚云,“信任如树”。
西港特区等中柬合作项目之所以达到高水平、深层次,源于两国历经岁月洗礼的传统友谊,源于两国领导人密切交往结下的深厚情谊。
回忆起习近平主席2016年访柬时的热烈场景,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熊波记忆犹新:“莫尼列太后特别派遣夏卡朋亲王和阿伦公主去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金边的大街上竖起习近平主席的巨幅画像,民众夹道欢迎,队伍一直绵延至很远,这样举国欢迎的热烈场面是从未有过的。”
在金边的采访中,“一带一路”是个不断被柬埔寨政府官员和学者提及的热词。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长克洛媞达已76岁高龄,曾在2009年接待过来访的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她眼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共同发展,是共赢的倡议,是做实事。大家共建‘一带一路’,世界肯定会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就是关于联通,联通就会带来新的机遇。”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秘书长宋金达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一带一路’是因为参与了‘一带一路’的柬埔寨能够实现加速发展。”他以西港特区为例说,2013年以前在西港很少看见中国人,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港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处可见中国人,“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亚洲区域发展的大图景,纷纷走了出来”。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柬务实合作成果快速拓展:中国企业新建、改造公路20条,总里程达2669公里,占柬埔寨国道总里程的35%以上;新建特大型桥梁8座,大大改善了柬交通状况,便利民众出行和运输;建成6个水电站项目,实施3个输变电网项目,基本支撑了柬全国电力供应,为改善柬民众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柬交流合作,让西港特区“具备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行走在柬埔寨的乡村与城市,既能感受到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所透露出的发展水平,也能感受到处处兴建的工地、繁忙的车流所迸射出的旺盛生机。
强烈的反差,让记者不禁想到,20年前,这个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1998年才真正进入和平建设年代。历经几十年战乱,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也正因为此,柬埔寨人民有着最强烈的发展愿望。
记者看到,一座座摩天大楼在首都金边的天际线上拔地而起,几乎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快速成长。柬埔寨已成为亚洲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柬埔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中柬经济合作的持续深化和中柬发展经验的深度交流。
西港特区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特区的诞生,是两国政府顶层设计、部门对接、企业推进的共同成果,既融合了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创造了独具柬埔寨发展特色的开发模式。宋金达对记者说,在西港特区,专业、认真、勤勉的中国企业家们带来了很好的中国经验,西港特区是柬埔寨最有前景的特区,“具备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西港特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内,记者看到柬埔寨政府在此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发展理事会、海关总署、劳工部等政府机构的办公室开到了园区内,便利企业办理各种相关手续。发展理事会派驻代表南金塔向记者透露,洪森首相考察中国深圳后,指示要将中国的管理经验引入柬埔寨,这个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
4月11日,洪森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首发式上表示,该书收集了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重要见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华所在。柬埔寨各级官员非常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经验方面的交流,他们认为中国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柬埔寨目前遇到的很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找到答案。
中国和柬埔寨是有着千年友好交往历史的好邻居,“一带一路”倡议让两国的合作与发展站上新起点。一箱箱标有“柬埔寨制造”的货品从西港特区发出,承载着柬中两国人民携手发展的愿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远方。正如洪森首相所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艘巨轮,将带着包括柬埔寨在内的沿线国家驶向共同繁荣和发展。
原标题:让穷乡变成“柬埔寨深圳”(行走“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