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5月16日报道 记者今日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全市工商、食药监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的“晚霞消费维权”专项行动自3月底启动以来,仅一个多月就在保健品销售、文化品收藏等重点监管领域查处侵害老年消费群体的违法案件72件,案值600余万元,取缔无照经营119户,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650件,为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严打“骗老族”,市工商局公布以下案例,提醒老年消费者理性消费,勿入陷阱。
陷阱一:组织“会销”敛财
一些经营者以专家讲座、免费体检、免费试用、老顾客答谢会、赠送礼品等方式组织老年人聚在一起,讲授健康知识,吹嘘其销售的产品有多神奇,诱导老年人购买。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3月底,青羊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接群众投诉举报,对辖区内某电子产品经营部(店招为“就好宣传中心”)进行检查,发现现场正聚集有35名老人在体验其销售的所谓“智能康复仪”。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有“2016年3.15消费者信得过品牌”等荣誉证书以及含有“国际领先、国内唯一”、“慢性病治愈第一名”等内容的宣传材料,而商家均不能提供相关荣誉证书、宣传内容的印证材料。该局已对其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金堂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今年也查处一起通过免费品鉴会进行虚假宣传的案件。当事人孙某印制200余份内容为“免费品尝蝮蛇宝酒”的传单,在菜市场向过往群众发放。在品酒活动中,播放宣传片宣传该酒具有排毒功能,片中有消费者讲述自己在饮用蝮蛇宝酒后疾病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康复。由于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孙某被查时,酒尚未卖出,社会危害较轻,孙某被处五千元罚款。
陷阱二:声称包治百病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将普通食品、生活用品、健身器材“包装”成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的“保健品”、“理疗产品”,捏造出各种功效进行宣传。
4月初,金牛区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局对群众举报的涉嫌虚假宣传的四川丽福健生物有限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其宣称“使用后可预防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神奇“治疗仪”仅仅是普通的健身器材。无独有偶,崇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工作检查时发现某食品经营部店内的玉石坐垫和床垫宣传单上印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消除体内垃圾、降压、降脂,从而达到消炎退肿、镇痛祛病、养心利肺、安心安神之功效”的字样。这些虚假广告宣传行为因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内容,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均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陷阱三:虚构权威证明
某些商家在对其销售的保健用品进行宣传时,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或形象,为商品的功效“背书”,诱导老年人消费。
崇州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医疗器械经营部(店招为“xx养生体验中心”)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店内墙上张贴着“全国治未病行业创新成果”、“治未病健康指导工作站”、“治未病指定产品”和“治未病指定推广项目”等宣传牌匾,场内有18位老年人正在使用 “远红外直线递进磁能束治疗仪”进行体验。商家不能提供相关牌匾宣传的印证材料,目前,该局已立案作进一步调查。
陷阱四:买产品能发财
一些商家以“升值空间巨大”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诱使老年人购买所谓的古玩、字画、纪念币等收藏品,而老年人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高价购买了与价值不符的收藏品,有的甚至花光多年积蓄买到假货。
年初,锦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对四川中人万象金典收藏品有限公司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店内悬挂“四川省第一文化艺术品指定拍卖转介交易所”“文化收藏协会直属评估鉴定机构”“西南片区邮币卡章咨询鉴赏保养中心”以及“省级文明单位”等牌匾,却不能提供任何证明材料。该公司因通过制造虚假商业信誉,低价购进纪念币高价售卖骗取高额利润,获得不当利益,其行为违反《四川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的相关规定,最终被处以罚款20万元。同时,锦江局督促该公司退还老年人购买产品的投资款项,截止目前,共为老年人挽回经济损失约35万元。
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消费骗局,市工商局提醒老年消费者一定要注意:1. 远离非法“会销”:非法“会销”组织者一般在清晨、晚间或节假日等时间举行营销活动,以逃避监管部门检查;2. 保持理性消费:选购保健类商品时,尽量去正规的、信誉好的商家、药店,看清外包装上的标识、主要成分、适宜人群以及相关部门批号、批文等信息,不要轻信宣传和承诺的功效,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3. 小心“免费”陷阱:对于商家承诺的“免费体验”、“免费午餐”等免费项目要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4.提高维权意识:在购买商品后索要并留存好商家宣传资料、发票等购物凭证,一旦出现消费争议,及时向工商、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反映,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多关心老人:子女及晚辈应多关心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及消费习惯,多提醒一些目前常见的消费陷阱,讲解理性科学消费的相关知识,提高其主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