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以规划为引领 重塑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

2017-05-17 07:21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重大战略。规划部门担负着城市空间发展顶层设计的重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把握成都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尊重顺应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出我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全新战略举措,全面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性。

全面构建

“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

顺应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规律,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针对成都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快推进《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修编,全面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明确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严控城市规模和发展底线,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级。

实施“双核联动”,推动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有机更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核;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打造新兴增长极核。

强化“多中心支撑”,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特征相适应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结合市域资源本底条件,按照“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的总体思路,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格局,科学“留白”未来发展空间。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空间结构与人口规模、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

落实“东进”战略

着力打造龙泉山现代产业带

落实党代会“东进”战略的空间规划,推进工业重心东移,沿龙泉山规划串联绵阳、德阳、成都、资阳的现代产业带,市域内规划龙泉驿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淮口新城、龙简新城和简阳城区5个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充分发挥龙泉山现代产业带位于“两城(成都、重庆)、两港”之间的区位优势以及国际航空港和国际铁路港的资源优势,塑造四川工业脊梁,提升首位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门户、国家基于全球战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西部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成渝城市群新兴增长极。

打造现代产业新城。突出新空港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总体形成“一轴、两港、一区、三组团”空间结构和“一山一江两湖两楔多廊”的生态系统。依托“两港”重构区域交通格局,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轨道线网体系和物流体系,打造龙泉山复合交通走廊。沿龙泉山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小镇,建设“城市中心、组团中心、邻里中心”三级生活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市政保障系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北重南轻”的原则进行产业空间布局,促进集群化发展。突出发展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预留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构建通江达海、联结全球的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加快建设公交都市

扎实推进绿色交通体系规划

按照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公交都市”的要求,编制“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规划,构建由快速轨道交通网、城市公共交通网和城市慢行交通网共同组成、高效衔接的“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改善出行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为形成 “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发展格局提供交通支撑。

快速轨道交通网由市域铁路和地铁快线构成,承担双核、多中心之间长距离快速交通联系;城市公共交通网由地铁普线和地面公交构成,承担城市内不同片区间的便捷联系;城市慢行交通网由自行车交通系统和步行交通系统构成,承担社区内部交通出行和接驳联系。通过强化换乘接驳,实现三网之间便捷衔接和高效融合。

深化轨道交通系统规划,通过对市域铁路进行公交化运营改造,形成公交化运营市域铁路网络;按照“中心城区加速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的总体思路,规划形成46条、长约245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完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规划,都市核心区依托骨干道路规划形成 “一环七射”的快速公交网络,依托城市路网布局常规公交线网,合理布局地面公交站点,强化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便捷换乘和衔接。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总体形成由自行车交通网络、步行交通网络和多条城市特色慢行线路构成的“两网多线”城市慢行交通网,承担社区内部交通出行和接驳联系。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设施体系”,体现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中央关于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增强市民的认同感。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公服设施规划建设,构建全市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奥体中心、城市音乐厅、音乐坊等一批国际一流功能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优质化”。提升城市形态品质,全面开展重要地区城市设计,严控历史片区、滨水区、依山区等重要地区建设强度,整体降低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强度,形成格局清晰、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尺度宜人、居民共享的城市空间形态。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规划保护成都古城延续至今的传统空间格局、特色风貌街道等历史遗存以及底蕴深厚的人文文化,塑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筑牢“两山两环、两网六片”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营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空间;推动海绵城市规划实施,加强城市水体的规划管控,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让成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原标题:以规划为引领 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