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养路工杨从建:放下铲子 拿起笔杆子

2017-05-21 07:4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杨从建(前)正在清理路沟。(受访者供图)

5月19日,都江堰公路管理所蒲阳管理站内,杨从建刚刚整理完站上的公路养护资料,又急急忙忙赶往道路现场巡查,他的工作是负责190公里、16条公路的行程安全。

26年,他见证了公路养护工作从人工炒料补路到革新沥青技术,再到如今将养护工作外包的历程。

2014年,四川省加大力度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都江堰市委牵头,各个政府和街道办对公路进行属地化管理。以杨从建为代表的养路工不再需要上一线,经培训后充实进了管理层。

传承/ 16岁那年接父亲班

杨从建的父亲杨德春曾是都江堰聚源镇的一名养路工,杨从建童年时就常常跟在父亲身后,看着他或是铲挖超高的路肩,或是来回清扫公路和水沟。

16岁那年,杨从建接了父亲的班,到公路管理所报到的第一天,就被调侃了一番。当时杨从建炒完料,拿着铁铲铲料,身高一米七的他需将铲子举过头顶才能将料倒入货车的车斗内。道班上的老同事见状,起哄说,“你力气够不够?能甩上去吗?”

杨从建一咬牙做到了,并且坚持了26年。“那时候是真辛苦。”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杨从建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养护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工炒料,抡起大铁铲把石头炒红,等油熬化了之后再进行搅拌,站在两三百度高温的沥青油锅旁边,头上冒着汗,还有阵阵刺鼻的沥青味直往鼻子里钻……滋味不好受。

革新/ 做实验被称“沥青专家”

刚参加工作时,杨从建每天都在琢磨一件事:怎样让炒料更便捷?

1993年,杨从建在工作中认识了都江堰料场的技术员唐师傅,得知唐师傅正在着手乳化沥青的改进实验,杨从建主动要求参与。

以往炒料,不仅过程繁琐,还很不耐用,稳定性差,补好的路面常常一到两个月又要清理。现如今全国公路系统推广的沥青冷拌料,它的前身就是乳化沥青,但乳化沥青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种路面修补的新型材料,它的改进不仅省去了炒料的过程,也提高了公路修补的稳定性,使用起来也更方便,“公路上的小坑坑,铲两铲子乳化沥青,再用车子一碾就补好了。”

当时杨从建参与改进的乳化沥青成了四川省第一个改进沥青的科研成果,主要承担技术改进的唐师傅还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杨从建的同事也笑称他为“沥青专家”,“那时候崇州的人都特意过来买乳化沥青,还是很有成就感。”

转型/ 放下铲子拿起笔杆子

杨从建原本以为自己会这样拿着铲子干一辈子,却在2014年出现了变化。

2014年,四川省加大力度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旅游城市”都江堰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年6月,由都江堰市委牵头,各个政府和街道办对公路进行属地化管理,把各个乡、镇辖区内的公路划拨给当地政府负责。蒲阳镇公路管理所对以杨从建为代表的、肯干好学的养路工进行培养,充实进了管理层。

杨从建从此“放下了铲子,拿起了笔杆子”,他把巡查到的临时险情以文字形式反馈给所辖乡镇,再由乡镇组织人员实施清扫、保洁或是组织小范围抢修和应急工作。杨从建说,自己换了种方式守护公路,做起了督查监督工作,把道路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秦怡

原标题:养路工杨从建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