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一份由成都与德阳两市政府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翻开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新的一页。
这是全省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的强强联合,更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全省竞相发展新格局”“推动成德绵眉乐资遂同城化发展,把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设成为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
作为此次合作的主导方之一,“首位城市”成都一马当先、领先发展势头正劲。
“首位城市”一马当先
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8.5亿元,同比增长8.2%,创造了近年来最好开局。
作为经济体量占全省三分之一的首位之城,成都对全省大局的至关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省委早有明确,提升首位城市,就是支持成都领先发展。
从“成都要继续一马当先,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引擎”,再到“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全国全省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路行来,省委对成都倾注期待。
道路却不平坦。尽管成都经济总量早已迈过万亿元大关,但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曲折复苏与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仍然深远。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负增长,外贸出口一路走低直至今年才得以扭转,让成都发展一度荆棘密布。
有荆棘也有机遇。面对定位“国家中心城市”、自贸试验区建设、全创改革试验区等难得机遇,成都能否审视自己、找准定位,实现引领西部发展、融入世界城市的整体提升?
省委点题,问到了成都的关键。成都举全市之力,反复求问。一个认识逐渐明晰:成都的城市定位正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正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城市治理正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成都的目标,是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新理念正指引新实践——创新在聚集。5月10日至12日,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举行,4名诺奖得主、20名中外知名院士,60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240.25亿元的交易成交总金额,来自全球的创新与创业要素再聚蓉城。
协调在布局。来自全国的规划专家正聚集未来成都发展“第二主战场”,西部国际博览城也正为6月首展做最后的准备。“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想象已被打开。
绿色在铺展。“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一个覆盖成都的天府绿道计划新近披露,2020年,长达1000公里的健康绿网将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开放在延伸。5月1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正式开建;次日,全省首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交易展示中心亮相青白江。一个陆地一个空中,四川与世界的距离在缩短。
共享在实现。从建成全国首个千兆城市,到打响臭氧治理攻坚战,成都人的幸福感在增强。
多点多极 成都“领唱”
在与德阳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前,今年以来,成都已分别与遂宁、眉山、广元3市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一系列合作的“火车头”,成都的“领跑”姿态非常清晰。
领先发展、关键要“领”。作为“三大发展战略”的总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要激发区域之间你追我赶、竞相跨越的发展活力,又是要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省委明确,成都作为区域发展的强极核,有能力和条件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引领作用,帮助带动兄弟市州与区域板块,为全省发展多做贡献。
对于“首位城市”的作用,成都也有自己的理解,“这不仅是成都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命,更是成都发展的自身需求。”
向外看,伴随国家、区域崛起的历史进程,是经济区、城市群规模和辐射带动的显著增强。国家提出,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要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作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成都必须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承担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向内看,经济总量已迈上万亿元台阶的成都,需要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四川91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正是成都最大的发展腹地和潜在优势。
主动服务全省大局,成都就能实现更大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成都面向全省打开开放合作的大门:
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成德绵一体化创新带加速建设;以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和空港产业新城建设为纽带,成眉、成资、成遂协同发展加速布局;以共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载体,成都和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由陆路向水路延伸;以成渝合作为机遇,川东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发展创新不断;以建设成阿、成甘等飞地园区和省内对口帮扶为载体,脱贫攻坚成都与全省同行。
今年9月,国际旅游界最高规格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将在成都举行,这是该项会议首次走进中国中西部城市。届时,世界将更能感受到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成都。□本报记者 蒋君芳
原标题:“火车头”带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