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振兴川剧”35周年四川出了22朵“梅花”

2017-06-03 07:4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22朵“梅花”、44所川剧传承基地、100余部川剧理论书籍和川剧剧目集成、300余个改编和新创剧目……6月2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纪念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5周年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现场,李致、魏明伦、徐棻、晓艇、沈铁梅、陈智林、陈巧茹、王玉梅、崔光丽、刘谊、王超等老中青川剧人齐聚一堂,回顾35年来川剧经历的艰辛、收获的成绩和共创的辉煌,为继续振兴川剧建言献策。

35年来 22朵川剧梅花绽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现场获悉,早在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35年来,川剧事业按照“保护、继承、改革、创新”的新八字方针,发展与创新共进,剧目与人才辈出,戏曲普及、市场开拓、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政策扶持上,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省的戏曲传承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创新剧目生产上,推出改编和新创剧目300余个,有100多个在全国和全省的重大文艺比赛、调演中获奖,一批优秀剧目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等重大奖项。

35年来,川剧界涌现了一批以谭愫、谢平安等为代表的川剧名家;培育出大批川剧舞台表演领军人物,川剧舞台上共绽放出22朵“梅花”:其中1人获“梅花大奖”、5人获“二度梅”;8名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进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行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

全省共建立44所川剧传承基地,完善川剧学历教育。为抢救出版文献资料,录制传统代表剧目上百余部(折),出版工具书、专著、剧目等百余部(集),完成以川剧为代表的四川地方戏曲剧种普查。

川剧大军 抱团加大生态圈

此次座谈会上,艺术家代表就川剧发展积极献言献策。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三度梅”沈铁梅提出:“川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宝贵财富,任何剧中的改编必须是艺术的、合理的、得当的、充满戏剧特点的;在快餐文化时代,我们川剧人要承担历史使命,培养演出市场但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要培养川剧人才,演、导、编、服装、理论研究等都要培养。”同时她还强调,要加大川剧生态圈,“川渝两地的川剧艺术要多交流,抱团组成川剧大军,向全国全世界推广川剧。”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二度梅”陈智林表示,川剧“振兴”的重点是“出人、出新、出作品、出效益,要充分认识振兴川剧的历史使命,延续川剧文化血脉,打造巴蜀文化品牌,彰显巴蜀文化艺术魅力。”“梅花奖”名角王玉梅也建言,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与会的川剧艺术家对川剧事业激情满怀,纷纷为川剧的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原标题:“振兴川剧”35周年四川出了22朵“梅花”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