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非遗博览园拉开帷幕。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于当日播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光明日报》于6月11日头版刊登《第六届中国国际非遗节在成都开幕》、《中国文化报》于6月12日刊文《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于6月11日播出《四川成都: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展示表演项目丰富 免费对民众开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华夏之声等媒体也刊播本次非遗节相关报道。
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
《中国文化报》
6月10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在四川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四川省省长尹力,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丁伟,四川省领导范锐平、杨兴平、王正荣,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成都市市长罗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大臣彭萨格娜、赞比亚旅游与艺术部部长班达,以及中外非遗领域专家学者、文化界代表出席开幕式。
雒树刚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绚丽多姿的非遗凝聚并延续着人类丰富多彩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念,既是各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原则和精神,致力于制定和完善法规政策,务实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公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成都国际非遗节就是一项重要国际活动。经过10年发展,成都国际非遗节已成为宣传推广《公约》、展示各国各民族特色鲜明的非遗,以及深化国际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开幕式上宣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对成都国际非遗节的贺信。贺信说,成都是举办国际非遗节的绝佳城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成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生动展示了非遗对促进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非遗是传承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非遗保护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与成都国际非遗节通力合作,展示中国与世界丰富多彩的非遗。
尹力在致辞中表示,在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支持下,成都国际非遗节落地四川、定点成都,对促进非遗保护、增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适逢成都国际非遗节创办10周年,我们将珍惜机遇,高水平举办好国际非遗大展、非遗传播推广等活动,使非遗保护成为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使成都国际非遗节成为推动四川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的主体活动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项目竞技展,并举办国际论坛、非遗项目进社区等400多场活动,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国际友人参与交流和展览展示活动,前来参加相关活动的国内各省区市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展演展示人员达2600余人。其间,由中方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间工作组会议举行,为各缔约国共同探讨《公约》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应对非遗保护新挑战提供支持。
据悉,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全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同步开展2000多项文化活动,包括展览、展示、展演、竞技、研讨讲座、民俗活动等,参与人数将达1000余万。
作为首个以推动非遗保护为宗旨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成都国际非遗节2007年创办,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文化活动,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川唯一的国家级文化艺术节,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6月10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参加论坛。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赞比亚旅游与艺术部部长班达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项兆伦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我国非遗保护的主张。他说,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持有非遗的社区、群体或个人,既是传承者,也是实践者,更是创造者,他们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的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支持他们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他表示,今后将把努力实现传承非遗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传承活力与后劲,作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
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呼吁,全球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不仅是维持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所在,也蕴含着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挑战所需要的丰富知识。他高度评价中国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果,并向各级非遗保护工作者致敬。
论坛下半场,来自中国、塞尔维亚、赞比亚、约旦、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白俄罗斯等国的非遗领域专家,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热烈对话,分享了生动案例。
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6届,先后发布《成都宣言》《成都共识》《成都展望》等成果文件,为国际社会凝聚非遗保护智慧与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载《中国文化报》 2017年6月12日01版)
第六届中国国际非遗节在成都开幕
《光明日报》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10日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
记者了解到,非遗节开幕式与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全国各地1000多场活动同步启动。此外,参加本届非遗节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突破100个,集中活态或实物展示展演代表性非遗项目超过1100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为国际非遗节发来贺信。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经过10年发展,国际非遗节已成为宣传推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展示各国各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国际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主体活动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项目竞技展,并举办国际论坛、非遗项目进社区等400多场活动。
6月10日是2017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部的组织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相关单位,包括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等,以积极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重点,聚焦非遗实践,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重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步开展了2000多项活动,包括展览、展示、展演、竞技、研讨讲座、民俗活动等,参与人数将达1000多万人。
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非遗节创办自2007年,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它是首个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也是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文化活动,还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艺术节。
(原载《光明日报》2017年06月1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