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 刘杰)6月16日报道 今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邛崃分会场”活动在平乐古镇平沙落雁音乐广场拉开帷幕。本届非遗节以“平乐记忆·千年传承”为主题,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展演以及经验交流、互动体验活动,使民众感知体验非遗,激发文化自觉,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8日,期间将组织“非遗”传统表演艺术走进邛崃市11个镇乡(街道)20个村(社区)进行展演。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碰撞 亮点颇多惹人瞩目
开幕式当天,来自俄罗斯、伊朗、安徽、福建、甘肃、山西等国内外的表演队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顿别具特色的“异域文化大餐”,竹麻号子、狮灯、幺妹儿灯、平乐花轿迎亲等原生态民俗文化节目精彩纷呈,非遗展区专门设计了瓷胎竹编、邛陶烧造技艺、平乐古法造纸等邛崃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互动环节,吸引游客4000余人驻足欣赏体验。
6月17日至18日,巴拿马演出团、斐济“甜美之声”歌舞团、贵州苗族飞歌、新疆哈密木卡姆、广西独弦琴、北京天桥中幡与川剧、木偶等传统节目轮番上阵,将为游客提供一场场精神文化、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邛崃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10项,涵盖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等方面。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即竹麻号子、瓷胎竹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邛陶烧造技艺、夹关高跷;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即孔明灯制作技艺、平乐古法造纸技艺、花秋贡茶制作技艺、固驿春台会、邛茶手工制作技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非遗节邛崃分会场活动,每届非遗节期间邛崃市都组织了瓷胎竹编等项目参加展出,推出的瓷胎竹编、邛陶、羌绣等展品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并先后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委会“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优秀展览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单位”等表彰。
繁荣大文化产业坚持文旅融合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近年来,作为丝绸首城的邛崃,先后被纳入‘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为邛崃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支撑依据。”邛崃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邛崃在展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挖掘与提升南丝路文化,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到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融合跨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一方面突出传统文化主题,打造非遗集群文化旅游区。将邛崃非物质文化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和城乡环境中,进一步打造川西民俗大观园、高跷传习所、竹编一条街等非遗场所(主题街区),引导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已进入名录的非遗项目进行定位,邀请文创专家对项目包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市场需求完美结合,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意设计产品;对全市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引导更多非遗项目进入名录库,进一步拓展非遗文创产品市场面。
另一方面坚持文旅融合,让非遗项目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如以“秦汉古镇、川西水乡”著称的平乐古镇从恢复性保护开始,就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竹麻号子项目的保护方面,组建了竹麻号子艺术团,专门整理平乐山歌,参加省内外大型文艺演出;在瓷胎竹编项目的保护方面,成立了瓷胎竹编协会,培养和壮大竹编人才队伍,在非遗节、非遗博览会上都设立专门展厅向中外游客展示这项传统技艺,瓷胎竹编产品远销海内外。
同时在白沫江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把瓷胎竹编技艺带入课堂,协会会员定期到平乐白沫江学校指导学生并传授瓷胎竹编技艺,让项目传承“从娃娃抓起”,使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旅游环线的南宝山,成为了羌绣、羌歌、羌舞等羌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传承地,每年对羊皮鼓舞队、邛羌艺术团、器乐队、祭祀队等羌文化特色表演队伍进行定期指导和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在第五届和本届的非遗节上,重点推出羌绣、羊皮鼓舞等特色羌族文化展示在海内外游客面前,着力打造羌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开发羌民民俗特色与风情旅游。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竹麻号子、瓷胎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邛崃市正按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文旅结合、文旅互动,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弘扬,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