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丰富多彩的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迎来闭幕日。趁着周末,人们纷纷涌进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感受着这一国际性盛会的无穷魅力。无论是世纪舞广场、时空旅广场每天超过20场的滚动演出,还是传统手工艺竞技大赛及成果展、“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或是民间节气展演的传统民俗风情,无不精彩纷呈。
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非遗博览园里的凉山馆,探访四川省彝文书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彝文书法家卢拉伙。
非遗博览园的凉山馆内,一方长桌后,卢拉伙穿着民族传统服装,正在认真地写毛笔字。好奇的观众发出的问题则是:很好看!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卢拉伙停笔一一解释:这个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此次参加非遗节,卢拉伙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公众展示彝文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一个“龙”字,龙身、龙头、最后一笔“点睛”,一条形象的龙就跃然纸上了。一气呵成地写完“龙”字,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卢拉伙说:“彝文书法的欣赏,跟汉文书法大同小异,审美规律都是相通的。只是具体的书写中,有一些差别,比如彝文书法可以倒笔书写。”
卢拉伙,生于1965年,曾在盐源县气象局工作,现在盐源县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上世纪80年代,卢拉伙在成都读书,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他意识到,“写汉文书法的人很多,也不缺少我一个,我何不学习一下写彝文书法呢?”越学越深的卢拉伙,不光写彝文书法,还开始研究起彝文书法。
通过近30年的执着坚持和艰辛努力,卢拉伙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展现在各种重要的书法刊物,在国内外重要的书法活动中获过奖。他的彝文书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风格,他的彝文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已走向成熟,2016年所著的《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和《规范彝文书法字帖》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彝文书法理论和字帖的空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原标题:彝文书法传承人亮相非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