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博物馆里看画展 何哲生油画展亮相川博

2017-08-11 21:3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别以为博物馆里只有文物和历史,如今,市民也能走进博物馆看画展了。8月11日下午,四川博物院游人如织,历时半年筹备的何哲生油画展在此开幕,巴蜀画派卓越代表人物何哲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巴蜀长歌》捐赠给川博收藏。作为本次画展的策展人,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坦言,何哲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西方艺术本土化,用自己的作品为大众呈现了幅绚烂多彩的巴蜀文化,“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

用“舶来”油画 讲本土故事

何哲生穷其一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痴迷,从1957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至今,从艺刚好60周年。60年来,他坚持苦守,把绘画艺术尤其是油画创作,以此展览呈现于社会。无论是主题性绘画、人物画、肖像画,还是风景画、山水油画,他将西方的油画进行本土化创作,表达了对巴蜀大地的深情。

油画《巴蜀长歌》创作于2007年,以大面积的冷色调打底,黄褐色的山体之间,一座铜立人像在烟岚中浮现,神秘幽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幅作品主要展现了三星堆古蜀文化,但是主要采用的是油画的表现方式。在作者何哲生的描述中,《巴蜀长歌》的创作将三星堆铜立人从神的居所—山中漂出,把神与山川的神秘融为一体,作为意象构成的一种尝试。

此次展出的油画中,运用“逆光亮线”手法创作的山水油画,梦幻感十足,扯人眼球。对此,何哲生直言,“我本人痴迷油画外光,若要将油画风景画好,就必须将外光色彩运用好。运用光线来控制色彩的冷暖变化,并营造出空间感。要找到一种恰当的,别人有表现过的,我受到李可染先生的启发,找到了“逆光亮线”的表达方式。”他又强调,油画到中国需要本土化,需要融入民族精神和民族绘画的元素,两者相结合来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博物馆办展有门槛 藏品作品大不同

在大众的印象中,博物馆的展览历来与历史文物相关,而此次四川博物馆却别开生面办了一场当代主题艺术展。谢志成解释道,这并不是川博办过的第一个艺术展。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展示平台,不会有题材限制。但是,博物馆办展览也有也有相当高的“门槛”。他进一步强调说:“展览要能体现和弘扬优秀的文化,能作为巴蜀文化精神的代表。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展出的画作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但是,博物馆有别于画廊、美术馆。在美术馆展出的是作品,在博物馆展出的是藏品,后者需要相当艺术水准。对于艺术品来讲,如果能进博物馆展出,就算是迈进了最高的艺术殿堂。

在何哲生看来,“中国画家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继中国强大的文化艺术传统又要承继既成事实的西学东漸的西方艺术的传统。”用西方艺术将中国故事,将“舶来”的艺术手法本土化,做到真正的融合。  

被问及为何选择何哲生的作品,谢志成笑着坦言,何先生是四川博物院难得的优秀艺术家,他将西方油画与东方精神相融合,创造出了极具本土特色的油画作品。“比如他在1977年创作的红色题材油画《彝区结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满足了我们博物馆的要求。”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房井思 摄影报道

原标题:博物馆里看画展 何哲生油画展亮相川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