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耗时三年 四川专家成功繁育濒危物种横斑锦蛇

2017-08-24 07:12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科研人员在观察横斑锦蛇的动态。

横斑锦蛇。

横斑锦蛇产卵中。

横斑锦蛇

被列入濒危物种

因其出众的外表被学界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蛇”之一

又因其安静个性和首次发现地被赋予“雅女蛇”绰号

“一切正常,确定孵化成功!”8月23日,丁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第一批人工孵化的横斑锦蛇很快将出世。

被列入濒危物种的横斑锦蛇,因其出众的外表,被学界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蛇”之一,又因其安静个性和首次发现地,被赋予“雅女蛇”绰号。

作为蛇类研究大家赵尔宓院士的弟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几乎接触过所有的四川蛇类,但横斑锦蛇的人工繁育成功,仍让他兴奋不已,“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从2014年7月在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捕获它们算起,已整整三年”。

A

“雅女蛇”的过去

其存在被质疑大半个世纪,2017年人工繁育成功

7月26日15时,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大楼四楼实验室里,丁利科研团队成员陈泽柠博士小心翼翼拉开饲养盒,正在产卵的横斑锦蛇迅速退到盒子角落,缩成一团,警惕地看着不速之客。

这条横斑锦蛇通身黄绿,不到拇指粗。它的“丈夫”,则在不远处的另一个盒子里。

“看着吓人,其实一点毒性都没有。”陈泽柠拨开横斑锦蛇周边的沙子,约一米长的躯干露了出来,背部分布着不规则的窄横纹,头上有两条黑色横纹——“横斑锦蛇”因此得名。

自7月26日8时发现雌蛇产卵后,陈泽柠一步不离大楼,等到第二枚蛇卵出现,已是中午。说话间,他轻轻捏起一枚蛇卵,手电光照过去,微弱的毛细血管显示,这是一枚受精卵,长约4厘米,除了更为纤细外,外表与普通鸡蛋无异。

就是这么一枚蛇卵,让四川的专家们耗时三年。

2014年春,受天全县林业局委托,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和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启动“芦山地震后小种群动物调查与恢复保护项目”。但千辛万苦捕获的两条横斑锦蛇,却连续三年不见生育。2017年团队决定,再拿不出成果就放弃。

丁利决定再试一次。他把饲养圈舍转移到所里,仔细研究饲养记录后,决定调控实验室温度并给予适当光照,“以往的养蛇经验表明,温度和光照是蛇类繁殖期发情的重要诱因”。这一试,“雅女蛇”繁育成功。

在这次人工繁育前,横斑锦蛇的研究曾长时间停滞不前。

“它太安静太机警了。”陈泽柠介绍,学界公认,横斑锦蛇、玉斑锦蛇、方花丽斑蛇是中国最美的三种蛇,而横斑锦蛇现身次数最少,这与它的性格有关。1929年首次发现横斑锦蛇存在,美国动物学家史丹吉在雅安地区采集到一副雄性标本,但此后半个世纪再无踪迹。

由于史丹吉并未标注具体的采集地点,也未记录其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加之世上仅有的一副标本又远在美国,所以不断有人质疑横斑锦蛇是否存在。

20世纪80年代,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邓其祥等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和泸定县海螺沟森林冰川公园采得横斑锦蛇标本。2012年前后,又有专家通过分子遗传学论证了横斑锦蛇的存在,质疑声才逐渐消失。

2014年7月,丁利根据资料记载和横斑锦蛇近亲的生活习性,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转了一个多月,找到了疑似蛇洞。“蹲守了三四天,抓了两条蛇,正好可以配对!”正是这次野外捕获,让丁利确定了横斑锦蛇的习性:喜欢安静,只在天气特别闷热或刚下过雨的早晨和黄昏出洞,其他时候根本不外出活动。

B

“雅女蛇”的现在

与大熊猫分布区域基本一致,四川和陕西种群略有差异

“横斑锦蛇无论从珍稀度还是资源分布看,都是名副其实的蛇类‘大熊猫’。”丁利说,调查发现,宏观层面上,横斑锦蛇的栖息地与大熊猫高度一致。微观上,它主要生活于海拔1500米至2600米的湿润山中,栖息地多为落叶阔叶林下或农耕地、草丛、灌木丛中。

在“芦山地震后小种群动物调查与恢复保护项目”启动前,横斑锦蛇一直被认为分布于汶川、宝兴、泸定、石棉等地,曾被当作川西地区特有物种。

项目进行中,团队成员多次到深山老林寻找其踪迹。去年夏天发现,它的栖息地一直延伸至秦岭南侧的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一带。这也打破了此前该蛇的分布区划定,将其大为扩展。

研究陕西野外观测的标本照片后发现,横斑锦蛇的陕西种群,体背横斑条数较四川种群稀少。“说来有趣,陕西秦岭的大熊猫种群跟四川的也不一样。”丁利认为,形态学特征表明,横斑锦蛇已形成了四川和陕西两个特征鲜明的局域种群,“这究竟是生活环境差异还是遗传漂变导致,还不得而知。”

这次发现也证实了此前的推论:横斑锦蛇与大熊猫的分布区域高度重叠。

“它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丁利认为,关于横斑锦蛇和大熊猫的同域分布,以及分布格局是否有相似的演化历史等,还有更多谜待解。不过,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横斑锦蛇的存在,可视作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优良的佐证。

“拯救和延续一个濒危物种,其意义不仅在于物种的多样性保护。”相关专家表示,深入研究横斑锦蛇,有助于了解近缘种的分化和物种形成机制。作为跟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特有濒危物种,研究横斑锦蛇,有助于了解濒危物种的分布格局。

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爬行动物,横斑锦蛇的人工繁育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打破了我国珍稀蛇类全由外国人率先繁育成功的惯例。此前,玉斑锦蛇和莽山烙铁头这两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蛇类,被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动物园和科研机构率先人工繁育成功。

C

“雅女蛇”的未来

人工繁育只是摆脱濒危的第一步,原住民应加强保护意识

2000年,横斑锦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随后被列为中国极危动物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4年又被收录到《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但在业务主管部门和专家眼中,人工繁育只是它摆脱濒危的第一步。

“对横斑锦蛇开展资源调查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具有前瞻性,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不代表横斑锦蛇已完全脱离危险境地。“濒危不濒危,要看栖息地是否稳定,野生种群是否稳定。”

丁利认为,横斑锦蛇虽然濒危且珍稀,但和其它多数爬行动物一样,并没有得到人类主动的保护。

“当然,这与爬行动物生活隐秘,不容易进入人类视线有关。”丁利说,目前,除了蟒蛇、扬子鳄、海龟等少数几种较大型的爬行动物外,大部分爬行动物没有进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强化其保护力度也无从谈起。如今,大部分闭壳龟类、斑鳖等爬行动物已达到野外灭绝边缘,错失了最佳保护时机。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侯勉介绍,调查显示,横斑锦蛇的野生种群保护主要得益于大熊猫保护区建设,即大熊猫的伞护作用。“应注意到横斑锦蛇保护工作的特殊性。由于其体型较小且无毒,这让其迁徙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随着栖息地开发进程加快,横斑锦蛇会时常面临人类活动的威胁。”侯勉说。

野外调查中有科研人员发现,栖息地周边不少农户对横斑锦蛇在内的无毒蛇,均采取捕杀态度。“有的直接被过往车辆轧死,太可惜了。”该科研人员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公众尤其是产地原住民的动物保护意识。同时,省级层面应明确和提升横斑锦蛇的保护级别,进而开展栖息地生物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横斑锦蛇主要捕食森林中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威胁。”丁利说,横斑锦蛇特殊而鲜明的体色特征,很容易区别其它有毒蛇类,“真的不要轻易伤害它。”

□本报记者王成栋/文 何海洋/图

原标题:保护世上最美的“雅女蛇”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