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二郎山神草”的拯救与保护路

2017-08-25 07:49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王雪意   责任编辑: 马兰

光叶蕨。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20170824185309_5719

它叫光叶蕨,它只生长在二郎山上,形成年代远比大熊猫久远

成都市星辉西路18号,四川省林科院林研所所在地。

8月23日上午,副所长余凌帆翻着手中的资料,那是有“二郎山神草”之称的光叶蕨的孢子采集方案。如果天气没有出现大的变化,9月底,就可以采收今年的光叶蕨孢子囊——光叶蕨的种子。

光叶蕨是四川特有的濒危物种。2013年,四川启动极小种群拯救与保护行动,光叶蕨被纳入其中。4年来,通过资源调查和野外拯救性保护,光叶蕨的种群数量从1处增加至3处,单株数量由原来的58株增加至160株左右。

近日,记者进深山、访专家,还原“二郎山神草”的拯救与保护之路。

20170824185309_7125

来历

1963年被发现,形成年代比大熊猫久远

“谁要是乱动一片叶子,我的心都能碎掉。”省林业厅野保站副调研员隆庭伦介绍,光叶蕨通常只有一片叶子,叶子很薄,长约40厘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10多对对称的羽片。其盛放种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长在羽片上。

换言之,一片叶子,几乎就是一株光叶蕨的全部。

1963年,光叶蕨被人类发现。当时,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王文采来到二郎山天全县境内一侧的团牛坪一带,在潮湿的溪边陡崖石头上,找到了这种地表只有一片叶子、根深不到两厘米的植物,并命名为光叶蕨。依据它的形态,王文采判断,光叶蕨的形成年代远比大熊猫久远。

隆庭伦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还在读大学的他偶然得知了光叶蕨的存在,从此,学林学类专业的他便想为保护这种神奇的植物出份力。当年,他为光叶蕨入迷时,专家们已在苦寻光叶蕨的踪迹。

“老是找不到,山上都翻了一遍,人能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也没得影子。”天全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洪忠记得,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王文采当年发现光叶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

直到本世纪初,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邢公侠在一次野外调查中,在二郎山区域重新发现了光叶蕨。此时,距离它首次被人类记录,已过去了差不多40年。

20170824185310_0094

珍稀

栖息地除了二郎山,很难找到第二个

1999年8月,光叶蕨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濒危物种。光叶蕨到底有何魔力,让无数专家为之倾倒?

首先,它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生态学、生物学价值。杨洪忠介绍,光叶蕨介于蹄盖蕨属和冷蕨属之间,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在研究蕨类植物杂交和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其次,它的生存环境不可复制,物种本身具有不可取代的珍稀性。“太特殊了。特别是它对生存环境要求很严,在二郎山之外,很难找到第二个生存地。”余凌帆说,光叶蕨之所以濒危,主要原因是它对生存环境过于“挑剔”:海拔分布相对较高,大致为海拔2300米-2500米之间,分布幅度极其狭窄;喜潮湿、雨水、多雾、无直射光的环境;大多分布于溪沟边附近的岩壁上,多有苔藓伴生,土壤为弱酸性土。

4年来的监测显示,光叶蕨的栖息地雾天常年超过两百天,降雨量在1500毫米-2200毫米之间。目前已发现的光叶蕨三处种群所在地,均位于二郎山背阴坡的水边,常年湿度维持在65%以上。

原标题:“二郎山神草”的拯救与保护路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