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其他国家如何打造绿道?看看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经验

2017-09-11 07:42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诗情画意的榜鹅滨水步道,成为新加坡人喜爱的休闲地

“新加坡打造绿道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国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国民的幸福指数,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让国民有了精神享受。”——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发言人杰森黄

9月2日,近年来成都最大规模的绿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在成都市委提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的背景下,成都总长上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全面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所有城市中,市域绿道的长度冠军,同时也将从自然形态上帮助成都重塑经济地理的发展空间,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放眼全球,在城市绿道建设上,一些国家已经探索出一条颇为先进的发展之路。百年以前,上世纪初,绿道理念在欧美开始盛行。大都市、大型交通枢纽,将自然栖息地割裂为一个个孤岛。一些国家开始将城市与城郊自然区连接起来,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保护生态多样性。

享有“世界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绿道运动,建设连接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新加坡迅速长成的绿道系统,或为快速都市化进程的亚洲城市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

成都商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新加坡政府负责绿道建设和维护的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发言人杰森黄向记者介绍了新加坡如何用绿道连接和打造“世界花园城市”的先进经验,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交往和探索环境的空间,并表示新加坡打造绿道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国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国民的幸福指数,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让国民有了精神享受。

杰森黄表示,希望新加坡的经验能够给成都建设天府绿道以启示。

绿道体系

如何连成绿肺?

榜鹅滨水步道获颁“国际建筑大奖”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其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四级体系组成,其中公园连道计划(PCN)相当于“绿道”,在公园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

据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发言人杰森黄介绍,为了串联公园绿道系统,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推出了公园连道计划(PCN),它就包括了著名的榜鹅公园连道。

“榜鹅公园连道长度为2.4公里,它是长达26公里的新加坡东北河岸环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串联起了榜鹅步道和新加坡河畔步道。它也是新加坡水库的一处重要自然走廊,将水库和康尼岛公园(Coney Island Park)、罗弄哈鲁士(Lorong Halus)湿地、榜鹅公园等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绿道体系。在榜鹅公园连道的一些部分,我们还规划了钓鱼点和休闲度假屋,让国民能够更好地贴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

新加坡于1991年在其发展概念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遍及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串联网络。该网络系统将连接自然的开敞空间(如红树林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等)、主要的公园(如区域公园等)、体育与休闲用地(如高尔夫球场、露营地、体育场等)、隔离绿带(如居住新镇之间的缓冲绿化带)、局部的绿化通道(如在新镇内联系居住邻里和新镇中心的商业绿化步行街)及其他开敞空间(如军事训练基地和农业用地等)等六类开敞空间,与滨海地区连接。

榜鹅滨水步道在选材上就颇有新意,它突破材料限制,用看似木材走道,实为混凝土材料的材质,将美观与实用合为一体的创意设计。榜鹅步道在2012年获得由芝加哥文艺协会的建筑与设计博物馆和欧洲建筑艺术与城市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国际建筑大奖”。该奖项在2005年设立,是引领世界建筑界潮流的指标之一。获选的作品必须突破设计极限,并成为一座城市里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设计团队也承继过去榜鹅乡间积水莲花婀娜生长的风貌,特别在衔接步道的榜鹅尾公园里设置两个巨型莲花池。诗情画意的榜鹅滨水步道,不只受到榜鹅居民的欢迎,也会成为了新加坡人喜爱的休闲地。

狭小之地

如何串联绿色?

“五十余年社区规划设计绿地空间”

在新加坡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如何能规划出这么多绿道?发言人杰森黄介绍,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规划绿地空间的想法自打建国时就有,“新加坡国父、故去的李光耀总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花园城市,他认为这将帮助新加坡更好地摆脱原有的旧面貌。这对我们这个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李先生坚信这一点,并且为我们的建设者制定了相当高的标准。李先生也注意到,在殖民时代,富人更愿意待在绿化好、亲近自然的地方,因此他在发展经济、城市化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国民的幸福指数,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让国民有了精神享受。这几十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花园城市,我们在社区规划阶段就已经科学设计好了绿地的空间。”

“公园连道计划,将不同的公园和绿地连接起来,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公园连道计划还打造了多处连接休闲场所,让人们可以走路或者骑车从一个公园到另外一个公园。公园连道也成为了一个当地的社交场所,让国民和社会团体能聚集在一起,亲近自然。可以说公园连道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河畔和灌溉系统的空间。”杰森黄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新加坡土地资源紧张,却有花园城市的美誉,主要源自于其绿化建设的成就。

新加坡通畅的、无缝连接的串联绿化廊道将外围的区域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在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和空间让人们去尽情娱乐和享受,并创造出城市在花园之中的感觉。新加坡的公园连道系统不仅为居民提供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的健身路径,还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所,保持生物多样性。“我们不断地努力,让国民在逛公园和参观自然景点的同时,能够嗅到花香,与小动物们和谐相处。”

截至2012年2月底,新加坡已建成约200公里的绿道,它们深受公众喜爱,大多数居民选择经由绿道上班或上学。公众的广泛认可促使国家公园局不得不加快建设进度,未来5年将再增加3条区域级环路。

新/闻/资/料

什么是绿道?

美国著名绿道理论家查理斯·兰托在其经典专著《美国绿道》中,是这样给“绿道”下定义的:绿道就是沿着河湖、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带状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

其他国家如何打造绿道

美国

最早推出绿道理念 美国拥有绿道10万公里

美国是最早推出绿道理念的国家,公认最早的绿道是1867—1900年规划先驱奥姆斯特德的作品“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被视为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绿道,激起了美国众多景观设计师热烈追捧。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加大了绿道建设的力度,并最早将其视为一项重大经济产业进行规划,同时还审时度势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目前,美国已拥有各种等级的绿道10万公里,总长度列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绿道建设的要求是:所有居民都应能在15分钟内从家或工作场所到达最近绿道。规划绿道线路时,还注重考虑串联主要的交通枢纽和换乘设施,实现绿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最终形成良好的衔接转换交通体系。

英国绿道

“雾都”脱胎换骨成花园城市

1976年后,伦敦继续开敞空间规划,并延伸发展“绿道”理念,形成了包含不同类型绿色通道的“绿链”。英国的绿道在名称上都不叫绿道,而叫“公共小道”。在功能上,所有的“公共小道”都适合徒步,供骑自行车的只有一部分。伦敦将“绿链”变成了一条能控制城市无限蔓延的绿色生态长廊,规定城市的发展只能在“绿链”中,通过高密度的绿化措施,增加开敞空间的可进入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完善伦敦城市的绿地框架和自然保育。

现今,伦敦周边已经建设了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区的7倍,伦敦由“雾都”脱胎换骨为花园城市。

日本绿道

30年以上的大树随处可见

与新加坡类似的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集、自然资源匮乏,而建设绿道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在东京等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政府仍然舍得在市中心修建尽可能多的绿道,一方面为身心疲惫的市民提供健身、游玩、放松的平台,另一方面又通过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密如蛛网的绿道还将大城市和卫星城市串联起来,使卫星城真正对大城市起到疏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绿道网设计得异常精巧,多沿河修建,道路不宽,但树木花丛错落有致,30年以上的大树也随处可见。走在绿道上,仿佛成为“画中人”。城市绿道还担负着为定居或路经城市的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重任。无怪乎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都随时能听到野生鸟儿快乐的啼鸣。

法国绿道

细沙铺就,晴不扬尘雨不泥泞

法国人最热衷跑步和骑车,故绿道在设计时就做了专门的考虑。许多滨海城市沿着海岸修建的绿道往往宽至10米,中间以白线划开:一半路面供跑步或散步,另一半则供骑车,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在繁华的巴黎,所有名胜都由密密的绿道串在一起,于奢华中又透着几分田园风味,令游客更为迷醉。法国的城市绿道大多不以水泥或瓷砖铺就,而替代物常常是一种细沙,据说晴天不会尘土飞扬,雨天又不会潮湿泥泞。

德国绿道

工业区改造成服务业中心

德国鲁尔区大型工厂企业密布,而通过持续推出的7项绿道计划,原本灰蒙蒙、乱糟糟的工业区,摇身一变污染减轻、景色优美的宜居区。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就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改善旧工业区及旧城区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区内空气质量,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成都商报记者 胡敏娟 整理

原标题:无缝连接的绿道 大自然的馈赠 让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尽情享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