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黉门街社区有个"奶奶厨房" 空巢老人不停点赞

2017-09-14 09:1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每周三,黉门街社区,小税巷5号院内总是一片欢声笑语。一群来自周边院落的老年人围桌而坐,拉家常,诉烦恼,一起做顿热心饭。“四妹”是这群老年人的召集人,住在小区一楼。去年5月,她把搭建在屋前的阳光棚改成了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四张餐桌一拼,凳子一摆,往来的老人们一坐就是一整天。

“四妹”本名刘道笠,说是“四妹”,其实已年近七旬。这是老人们对她的昵称,年轻人则要喊上一声“四嬢”。社区的社工们为刘道笠的活动室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奶奶厨房。因为,“四妹”除了召集大伙相聚外,平日里,还要为社区里年长的老年人做饭送餐。一勺稀饭、一碗面条、一道小菜,温暖了整整一年。

(1/7)

奶奶厨房

一碗暖心面,送了一整年

9月13日,周三,奶奶厨房的活动日。一早,刘道笠就打开了活动室的门,把凳子一一摆好。几个相邻院落的老人们陆续赶来,社区培力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也来到活动室。这次聚会,有两个重要的事宜需要商讨落实。

“马上就要国庆中秋了,我们要排练个节目到社区去演出,再就是小菜园也要开始建立了,需要大伙加把劲。”上午10点,刘道笠翻开活动笔记本,询问着大家的意见,“林阿姨、张大爷要参加哦,菜园的事,社工还给我们请了专家来指导,待会儿我们就要去拿种植盆了”……

这样的固定聚会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去年5月,因为小餐馆房租到期,刘道笠决定正式“退休”,为自己放放假。因为人缘好,做着一手好菜,社区的年轻人常常找上门,吵着要吃一口“四嬢”的饭菜。刘道笠也从不拒绝,厨房里一阵忙活,一桌可口饭菜就上桌了。席间,年轻人们称赞不绝,“就像以前奶奶做的家常饭一样,给人一份温暖,一种怀念,要不就做个奶奶厨房吧”。刘道笠一想,“还真是,我反正年龄也这么大了,那就搞个奶奶厨房,谁想吃饭了给我打个电话就好了。”在社区和培力社工的支持下,“奶奶厨房”就这样诞生了。

(2/7)

“我们希望把奶奶的厨房当成一个长期的项目来做,能够成为老年人的一个活动中心。”培力社工冯娇介绍。于是,刘道笠拿出了自家的阳光棚作为活动室,一来让街坊老人们聚一聚,拉拉家常,二来也可以成为一个“爱心厨房”,把年龄小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帮助年龄大一些的老年人,给他们送送饭。并把每周三定为活动日。

临近中午,刘道笠的电话响了,“四妹,给我煮碗清汤面嘛”。来电的是住在同小区四楼的胡大爷,儿女都不在身边,年过八旬,腿脚不便。他已是“奶奶厨房”的常客。“等我一哈,很快就给你送上来。”挂断电话,刘道笠终止了上午的活动聚会,立马钻进厨房。很快,一碗猪油清汤面出锅了。她和在场的社工志愿者一道爬上了四楼,把面送到了胡大爷的面前。

尽管只是一碗面,却无比暖心。这样类似的送餐上门,刘道笠则送了整整一年,有时一勺粥,有时一碟小菜,服务着周围几个院落。“一般会收一点成本费,像小菜也就几元钱,面条稀饭有时侯一两元,有时候也常常免费。”刘道笠说。

(3/7)

笑声不断

大伙围桌一坐,啥烦恼都没了

黉门街社区聚集着多个老旧院落,社区的老年人数量也很是庞大。“60到70岁的老年人,我们叫低龄老年人,这样的老年人有两到四千人左右,80岁的我们叫‘比较年轻的老年人’,数量也有不少,90多岁的就是标准的‘老老年人’,这样的也有40来个。”社工夏琴琴介绍,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与儿女分开居住,儿女又都要上班,“空巢”问题就不得不面对,“工作中我们就发现好些老年人内心是比较孤独的,奶奶厨房就正好能够帮到他们。”

“奶奶厨房”建立开始,83岁的张阿姨几乎从不落下每一次的聚会活动。一走进“四妹”的阳光棚,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成了的话唠,还总能带动现场的气氛,引得大伙笑声不断。张阿姨育有一儿一女,都已各自成家,孙儿也都上了大学,说起来家庭美满,却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尴尬。

原标题:黉门街社区有个“奶奶厨房” 一说起空巢老人们就不停地点赞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