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失落的县中:高出一本线14分就成了高考状元

2017-09-15 07:4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循环学生

●最富裕家庭的孩子或者成绩最好的孩子,会被送到南宁、柳州

●次一点的去河池

●差点的也要送到周边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区县

●区分往往从小学和初中开始

●留在凤山高中的3000多名学生不具备选择的条件,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

循环老师

●凤山闭塞的环境以及两三千元的月薪很难对教师构成吸引力

●“想招聘三位老师,结果面试者只有一位”

●每年都有十几位教师离开

循环学校

●“好苗子”都走了,大家对办好县中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没有高分考生肯留下,“买都买不到了。”

●“学习氛围却比以前差了太多。”

2017年高考开考后,广西凤山县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考场上埋头答题时,校长罗凤章却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

让他感到不安的是,跟去年一样,他看到太阳出现了相同的日晕。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又出来了“0”。

去年,凤山县创造了“零一本”的历史——没有一名考生达到重点大学投档线。

幸好,最坏的情况没有延续。作为凤山县唯一的高中,凤山县高级中学今年1133名考生中,两人达到了一本线,尽管这一上线率还不到0.2%。广西有不少这样的县,整个县的一本上线人数只有几十,甚至低至个位数。

同一个太阳底下,当大城市名牌中学对近百分之百的一本率习以为常时,怎样摆脱“0”,是属于凤山县21.5万人的现实。

“刚刚考进凤高时,觉得丢人”

凤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从地级市河池出发,要历经6小时才能来到这座没有红绿灯、唯一公共交通工具是三轮车的小县城。

一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女生说:“刚刚考进凤高时,觉得丢人。”

县教育局副局长罗岳坦言,在凤山,最富裕家庭的孩子或者成绩最好的孩子,会被送到南宁、柳州,次一点的去河池,差点的也要送到周边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区县。区分往往从小学和初中开始。

留在凤山高中的3000多名学生不具备选择的条件。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心知肚明,其中仅有约十分之一能达到本科线,这将是大部分人的天花板。在广西,这一“天花板”分数线近年来只有300多分。

学生住在哪儿?

运气好能住16人一间的公寓 另一部分只能住改建的通铺

凤山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县城到村镇,凤山各类学校最关键的任务仍是“修建校舍和基础设施”,所需经费约4.4亿元,目前缺口4亿元。凤山高中按照2400名学生就读设计的校舍,目前容纳着3000多名学生。一些班级不得不在实验室、图书室甚至校外上课。运气好的学生能住上16人一间的学生公寓,另一部分只能住在教学楼内改建的通铺。扩建校区遥遥无期,很多师生知道,“很多年前拨下来的建设用地,现在还种庄稼呢。”

老师去了哪儿?

十几位年轻老师全部跑光 地理生物连专科生都难得

十几位教师合用一台电脑。凤山闭塞的环境以及两三千元的月薪很难对教师构成吸引力。校长罗凤章苦笑着说,“想招聘三位老师,结果面试者只有一位”;5年前招聘的十几位年轻老师,如今“全部跑光了”。

每年都有十几位教师离开。在生物组,教师近年来以每年两人的速度流失。罗凤章向记者证实,目前年长的教师以专科、函授本科学历为主,年轻教师基本毕业于三本院校。地理、生物等科目就连专科生都难得。

教学质量如何?

“课根本没法听,完全靠自习” 有的老师下课铃一响立马走人

女生牙乔莉以仅仅高出一本线1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今年的凤山县文科状元。她此前跟着外出打工的母亲在江西上学。回到凤山时,她觉得“课根本没法听,完全靠自习”:英语老师在课上讲初中的定冠词知识;年长的数学老师努力想把课教好,却讲不明白习题。

一些学生说,对照课本就不难发现,一些任课老师讲述的内容并不准确。

因为财政拮据,教师代课、假期补课以及看守自习均无法得到收入,基本工资外鲜少补贴,这使得凤山高中教师的收入和其他市县有明显差距。罗凤章承认,“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有意见”,因此有老师旷课或应付了事。

牙乔莉记得曾有老师旷课,理由是“去喝酒”。有的老师下课铃一响立马走人,即使当堂的知识点并未讲完,下节课也不会再提。

高分考生何在?

学生老师都喜欢往外跑 花钱也“买”不回来了

生源也在被抽走。近几年,按照中考成绩,凤山每年有大约70名“A+”和200名“A”等级的考生,这些“一本的苗子”全部流向外地。即使是大约300名第三档的“B+”考生,凤山高中也只能留住其中的一百多名。

2003~2004年,凤山县一度有18位考生达到一本线。可如今,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都喜欢往外跑。

韦述领忍不住感慨,几年前,被逼无奈的凤山高中还能用5000元奖金“买”到一两位中考“A+”的考生。可这两年,即使花钱、托人情,也没有高分考生肯留下,“买都买不到了。”

家长都在哪里?

在外面赚钱很不容易 孩子就交给老师您了

凤山高中70%的学生家长都在外务工,很多班级3年都开不起一场家长会。听说孩子犯了事,他们在电话里急得说不出话,还有一些父母在电话里明说,“在外面赚钱供他读书就很不容易了”或“孩子就交给老师您了”。

高三学生韦佳宏居住的镇上,他的同龄人差不多有半数放弃读高中,其中大部分前往广东打工,他们逢年过节带回的有趣见闻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有时一所初中初一招收240多个学生,中考只剩100个。

“这是我国贫困地区县中的极端现象,但折射出基础教育的现实困境”

当县中丧失了培养重点大学学生的能力,恰恰剥夺了农村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想法

清华北大不是我们的任务 我们就是教他们好好做人

如果以高考为标准,现在的凤山显然飞不出“金凤凰”。

但罗凤章校长说:“培养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是要教他们好好做人。”

作为全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凤山高中每年要完成上千个高中招生指标。周边市县高中的录取线维持在500分上下时,凤山高中已低至300分,这意味着不少学生的中考单科成绩只有二三十分。

一位班主任认为,他的学生能做到“按时作息”,已是理想状况。

“如果没有我们,近千名学生得不到教育,就这么流进社会”,这位班主任认为,凤山高中的定位不是“拔尖”,而是“兜底”,能让那些中考300分的考生在3年里不辍学、不违法,是更加急迫的任务。

罗凤章曾在巡视校园一周内,逮住200多个违规的学生。他把他们聚集起来上思想品德课,播放德育录像,这项制度保留至今。

一位自认“成功”的班主任也承认,每天把绝大多数时间花费在维持纪律上,已没有更多心思去研究教学。

另一位老师毕业于凤山高中,回校任教后他感觉母校“变了”,“学习氛围却比以前差了太多。”

矛盾

对绝大多数农村孩子而言

最好归宿是考入凤山高中

2016年高考出现“零一本”后,韦述领清楚地记得,亲人回来抱怨,“不敢说自己有亲戚在高中教书,会被笑话。”在省市教育会议上,他也感到其他市县的老师谈起凤山难掩嘲讽,认为这里的学校“误人子弟”。

凤山每年几十名中考“A+”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县城,96个村里能考到这一成绩的学生至多一两个。这意味着,无论依靠成绩还是家境,能在高中前走出大山的孩子基本来自城镇。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而言,最好的归宿就是考入凤山高中。

“始终有舆论鼓吹一枝独秀的‘超级中学’‘优质中学’有利于农村孩子跃迁,事实恰恰相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在拥有超级中学的城市,农村学生的本科一批上线率几乎全部下跌。”

“把培养高分学生默认为超级中学的任务,无疑是推卸责任。”熊丙奇认为,像凤山一样,当县中丧失了培养重点大学学生的能力,恰恰剥夺了农村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怪招

为生源压低中考分数

让超级中学无法招生

2017年夏天,罗凤章拿出大半时间前往临近区县考察。其中有的中学同样地处贫困地区,教学成绩一度与凤山高中相仿,如今却能在每年招录约100名中考“A+”考生的情况下,使近300名学生本科一批上线。

为了留住生源,这个县几年前曾规定,公务员和教师子女,无论中考成绩如何必须在本县就读,否则年终考评不合格。如今,不再使用强制手段,当地也能留住大多数本地高分考生。

凤山高中也在5年前采取“违规手段”设立初中班,从初一直接培养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协议,要求无论中考成绩如何,高中须留在凤山就读。

2018年,第一批初中班约百名学生将参加高考,根据目前的模拟成绩,罗凤章估计大约有20人能达到一本线。

熊丙奇回忆自己在另一省份调研的经历,有的县教育堪忧,校长没精打采地对他说,“有希望上一本的好学生,甚至培养到高三了,都会被超级中学抢走,老师们都觉得没劲。”另一个县的官员则告诉他,该县高考成绩不错的诀窍竟在于初中教育刻意“放水”,压低中考分数,从而使得超级中学无法在本县招生,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内。

热 / 点 / 透 / 视

超级中学战略 制造了 “零一本”县中

这是我国贫困地区县中的极端现象,但折射出基础教育的现实困境:各地在省会城市或地级市举办超级中学的战略,对各县的教育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令县中办学陷入困境,贫困地区的县中处境尤为艰难。虽然不能简单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但在农村家庭把考大学作为接受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时,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因为市场规律?

县中凋敝,是当前很多省市基础教育的共同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一些超级中学校长认为,这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优秀老师和学生都要向“高处走”,而且,超级中学面向全省招生,兼顾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

从县中的现实处境看,这似乎有道理。像凤山县中,学校办学条件艰苦:十几位教师合用一台电脑;学校每年都有十几位教师离开,年长的教师以专科、函授本科学历为主,年轻教师基本毕业于三本院校。这样的条件怎么能留住优质生源?

按照这所县中的办学条件,不让优秀学生到更好的学校读书,家长不答应,社会舆论也不答应。但是,很多人没有思考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因为恶性循环?

其实,毁掉县中的正是超级中学办学战略。不调整超级中学办学战略,基础教育生态会被严重破坏。县中凋敝,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当省城中的重点中学,或全省范围内的名牌高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面向全省招生时,本来办学资源就有限的县中,是难以“招架”的,而优质生源从县中流失,汇聚到超级高中,会迅速拉开办学差距。超级中学从各地挖来最优质的生源,以耀眼的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受到学生和家长追捧,而县中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快速下跌,办学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各县的政府官员与教育人士都会为县中的凋敝感到心痛,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对教育的投入不够,教师待遇太低,基础教育整体办学质量不高,而会把原因归于生源流失,即超级中学在全省抢生源。也就是说,超级中学的存在,给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教育投入提供新的理由:以前,各县都特别重视县中建设,现在,“再怎么办也办不过超级中学”,“好苗子”都走了,大家对办好县中的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读书外,大部分学生还得在本地学习,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实更差。所谓超级中学给农村生进名校的机会,完全是假象,能去超级中学上学的农村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要付出比在县中求学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从小就到城里读书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级中学。

对于一省所有学生来说,超级中学除了重新分配高考利益的蛋糕,并没有做大高考蛋糕,拯救我国贫困地区的县级中学教育,必须调整超级中学办学战略,让县中走出恶性循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本组稿件据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

原标题:失落的县中:高出一本线14分就成了高考状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