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评论员 何晓蓉
我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以“五个社区”“七大机制”“四种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了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路径方法和工作举措。社区事务纷繁复杂,30条举措内容丰富,细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非常明晰:无论是目标定位、机制保障还是能力建设,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
社区是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提出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不仅体现了成都遵循特大城市发展规律、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模式的政治担当、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更鲜明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根本价值取向。
围绕建设“五个社区”的目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问题聚焦,直面群众关切。例如,30条中逐一对应“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改造等硬件打造中的“软肋”,毫不回避社区服务提升、平安创建等软件建设中的 “硬伤”,提出一系列详实具体、切实可行的举措,不仅明确目标任务,而且进行细化量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行性。
围绕破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难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推动融合共治与共建共享,有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例如,促进乡镇和社区职能归位,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社区(村)责任清单,既还权赋能又切实减负;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空间;探索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发展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努力做到多方参与,共治共享。
围绕提升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坚持把居民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服务能力培训,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例如,落实社区工作者与居民“面对面”工作制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逐步推行网上调解、视频调解、预约调解,提升化解矛盾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城乡社区是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根基。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坐标的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正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必将让成都“生活城市”的名片享誉世界、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