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发展天府文化 不断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2017-09-23 08:0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非遗节上的节目表演

非遗节上的节目表演

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将让成都培养出一种城市气质、养成一种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时代风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上来,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不断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亮点工作】

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天府文化既是对成都历史文脉精髓的凝练,更是对成都文化改革发展坐标的标定和城市文化愿景的描绘。”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继续深度发掘天府文化丰厚底蕴,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延续天府文脉为牵引,注重实体呈现城市历史脉络;加强天府文化传播,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不断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今年的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让人应接不暇。仅上半年,我市就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2017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共筑中国梦,喜迎十九大’成都市群众歌咏大会三项重大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成都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更为市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该负责人介绍说,第六届非遗节上,共有112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和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5800多名代表参加,参加演出的国内外表演团队56支,参展非遗项目1100多个,举办展示展演活动600多场次,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8100多万元,现场登记非遗版权作品2000余件,300多万游客和群众参与了非遗博览园主会场、9个分会场以及在326个社区开展的各项节会活动,3000多万人通过互联网关注和参与。6月23日—27日举办的2017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吸引金砖五国100多名代表参加,放映金砖国家影片30余部、200余场,达成了《金砖国家电影合作拍摄2017-2021年计划》和《金砖国家电影人才交流培养计划》,发布了《金砖国家电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青年人才创新发展共同宣言》,为金砖国家电影文化交流和电影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6月在双流体育中心举行的“共筑中国梦,喜迎十九大”成都市群众歌咏大会,更是一场市民踊跃参与、激动人心的歌咏大会,共有33支优秀群众合唱队伍参加演出,参演人数达3000余人。

我市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新编舞蹈《英姿》获得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一等奖,新编现代京剧《落梅吟》参加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新编现代川剧《布衣张澜》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院团戏曲汇演,用天府精品力作讲出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我市还成功举办2017成都新年室外音乐会、成都之春室外音乐会,开展各类音乐演出活动282场,累计吸引观众40余万人次。我市产业化市场化成功运作嘻哈文化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等大型音乐节会,草莓音乐节进场观众达4.5万人,票房收入突破500万元。

除了重大文化品牌活动,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也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天府文化魅力,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文化大餐。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组织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460场,“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和音乐消夏主题示范活动49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2017“书香成都”全民阅读活动200场,“百姓大讲堂”活动680场次,在全市294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公益电影进影院免费专场放映1600多场。

据了解,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深度发掘天府文化丰厚底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成都片区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有序推进东华门遗址区域、成都体育中心考古遗址、蒲江飞虎村船棺墓地等一批重要考古成果和学术成果。

市民在国际非遗博览园分享这次文化盛宴

市民在国际非遗博览园分享这次文化盛宴

【典型点位】

“点菜”服务 精准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我市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从细致入微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创新创造、勇于探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功能作用,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单”,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和针对性供给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需定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效能极大提升,成效显著。

转变服务理念 建立按需定供配送服务机制

为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我市以人性尺度为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作为标尺,建立“百姓点菜、按需定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通过“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极大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如全市开展的“文化三单”工作法(群众文化需求清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菜单、满意度测评成绩单),上年底就次年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面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次年开展的文化服务收集订单和配备“菜单”,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有人气。

开办“公共文化服务超市” 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我市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开办了“公共文化服务超市”,以“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方式,在政府(采购方)、社会力量(采购对象)、群众(受惠方)三者之间搭建起高效、便捷的采购服务信息沟通平台,把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项目,在“超市”里摆起卖,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向政府推荐,政府则根据市民的推荐,按需进行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既是优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落实好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供应主体选择,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

统筹配置资源 推动精细化公共文化服务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我市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群众需求状况,统筹配置资源开展“文化连锁店”和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文化连锁店”打破市、县、乡、村层级壁垒,采取主要产品统筹采购、统筹配送等,以基层综合文化活动阵地为供给点,以切实服务于基层群众为标准,以群众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为目的,促进基层文化供需平衡。例如,成都市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中,由过去单向的“送”变为“按需配送”双向服务,在每次制定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和开展志愿者活动之前,对服务对象进行文化需求调查,发放需求调查表,根据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差异,定制因人而异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送达精准化。

针对性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 实现供需平衡

为提升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效能,成都市市民艺术培训学校采取资源整合、分级管理、工作联动方式,以各级文化馆为平台建立市民艺术学校总分校制,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在管理上,按照“工作统筹部署、制度统一制定、老师全域调配”的工作模式,打造多元化、全覆盖的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网络,实行全市三级市民学校的协同联动。

【心语心愿】

托管分中心 提升居民融入感

昨日,午休时分刚过,桂溪街道综合文体活动大源分中心内,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居民,舞蹈室里音乐声响起,居民们翩翩起舞。来这里参与文化活动,已是附近居民的日常,因为这里“文体活动水平越来越高了”。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发挥文化中心的能效,桂溪街道于2016年底引进了成都高新区新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全权委托该中心承担大源分中心的日常运营,并通过绩效考评、居民满意度调查、建立激励机制等举措,加强对其的监管和督导。“托管”后,基层文化阵地的功能被充分激活,服务效能获得大幅提升。桂溪街道的居民张小林女士喜滋滋地感慨道,“现在活动中心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服务也越来越巴适,相信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的文化生活会更精彩!”

“高新区新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了知道我们到底喜欢什么,专门来摸底,然后根据大家的要求,提供各种文化活动,安逸得很!”张小林和身边的姐妹们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里有针对老年人开展的老年健康讲座、中老年妇女编织、集体健身运动,也有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儿童故事会、小小歌唱家、萌娃志愿者等服务,还有针对青年群体推出的健康约跑、单身联盟等,各年龄层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据统计,该分中心正式托管运营一个季度以来,共开展大型亲子趣味运动会、沙画活动、老年歌会、儿童手工艺制作、抽陀螺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55场。吸纳社区志愿者14名,引入大学生志愿者(西南民族大学、文产职业技术学院)38名,432人注册成为中心会员。同时,建成了桂溪街道文体活动分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活动预告、活动开展情况、场馆建设改造等信息,建立与居民的线上联系,及时收集居民反馈信息,提升居民融入感。

增强遗产保护 留住天府文化根脉和记忆

留住天府文化根脉和记忆,必须深度发掘和系统梳理天府文化独具特色的丰厚底蕴,增强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才能固城市之根,扬城市之韵。在市文广新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工作多年的冯晓峰,见证了我市博物馆的发展之路。他告诉记者,成都历史底蕴深厚,自古文博昌盛,有着“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美誉。“现在,按成都市管理人口数目计算,全市平均每13.5万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聊起我市博物馆家底,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说,截至2017年9月,在我市范围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纪念馆达15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文物行业)35家,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13家,非国有博物馆102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冯晓峰进一步介绍说,我市博物馆点位分布已覆盖全部22个区(市)县,三个特色鲜明的非国有博物馆群落已初具规模,其中,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以近现代历史文化为特色,目前该区域聚集了6家博物馆;以民俗、客家文化及现代艺术品为特色,建设洛带博物馆聚落,目前该区域聚集了19家博物馆,设立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研究院;以宗教、自然类文化为特色,建设青城山博物馆村落,目前该区域聚集了8家博物馆。根据规划,正在推进市县乡三级博物馆展示体系建设,在2022年实现县县拥有中心博物馆的规划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博物馆除遗址类博物馆(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明蜀王陵博物馆等)和部分非国有博物馆暂不实行完全免费开放外,其余博物馆均实现了对外完全免费或低票价开放,数量达到122家。仅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三大国有博物馆年度接待游客就超过500万人次。“成都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他们在这里切身感受到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冯晓峰总结说。

记者 王嘉 摄影 张全能 胡大田

原标题:发展天府文化 不断增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