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从零起步到集群初现 下一站新都打造轨道交通城

2017-09-28 07:2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从零起步到集群初现,新都已经实现了宏伟跨越。

“ 下一站”,又将去往何方?一座“产、城、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城。

2014年8月28日,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签订,作为中车在西南地区布局的最大产业园区项目落户新都,此前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几乎还是零。

短短三年过去,从“零”起步的新都,除中车以外,今创集团、新誉集团、德国克诺尔等23家核心配套企业陆续加入阵营,新都交通轨道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前不久,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部署“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时,提出构建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未来,一座产业链上下配套齐全、生产性服务业左右协作、基础设施功能配套齐备的轨道交通城将要崛起,成为成都又一张走向世界的产业新名片。

从零起步

2014年8月28日,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签订,作为中车在西南地区布局的最大产业园区项目落户新都;

2015年8日,中车项目动工;

2016年7月1日,中车一期项目实现投产;

2016年9月22日,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内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都厂区,首列“成都造”地铁A型铝合金车辆下线;

2017年8月31日,7号线44辆列车生产全部完成……

中车成都项目动工到投产,创造了从开工到实现投产315天的“新都速度”;再到马上投入运营的7号线列车,新都轨道交通产业一直在创造着奇迹。现在,中车已经形成年生产、维保地铁车辆1000辆的能力。短短不到三年时间,新都轨道交通产业从“零”起步,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未来,成都的城际动车、城轨地铁、有轨电车、磁悬浮等新制式车辆本地化制造均要在这里进行,从而填补四川省轨道交通整车装备制造的短板。

新都速度

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雏形初现

主动出击

实现315天的“新都速度”

中车项目确认落户新都后,新都选择主动出击,马不停蹄地积极与中车上下游企业联系,争取投资落户。2015年11月,中车城轨业务供应商大会在新都召开,本是中车内部的一个会议,新都区却敏锐地抓住机遇,向110余家城轨配套企业介绍了新都的投资和产业环境,并邀请这些企业关注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从项目签约到项目开工,不到一年时间;从项目开工到项目投产,仅仅315天,人们一次次见证了“新都速度”的刷新。

在轨道交通产业上,新都的基础几乎为零。为了确保中车项目拉得来、落得下、推得动,新都在拉动投资、推进项目落地上启动了“253工作机制”。项目签约时,新都区政府相关部门就直接介入,用精准的服务来解决企业开出的“问题台账”“需求台账”。所谓“253”,即由当地党委、政府一把手分别任项目推进小组的组长;5个常委“包村”“包户”“包拆迁”,推动场平工作。“253工作机制”下,每一位参与中车项目的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的台账,以表格形式记录着每个阶段中车产业园项目的推进情况,工商注册、立项、环评、建设等手续都要协助,工作人员平均每天都要跑一趟工地,加班、周末到现场协调问题是家常便饭。

快节奏高效率的政府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建设和生产。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拼干劲、拼速度、拼质量,才有了315天的奇迹。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刘化龙说,他对成都信心满满,而未来,集团将全力支持成都公司发展成为中国中车的“西南总部”,加快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蓉落地。

对此,包括今创集团在内的许多企业感受都十分真切。今创集团落户新都的项目,主要生产轨道交通、城轨车辆、地铁车辆、高速列车配套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屏蔽门、钢结构工程、地铁车辆内装等。

行业领军企业布局

加快形成全产业链集群集聚

中车项目的带动集聚效应已经凸显。

今年9月12日,国通克诺尔、丹纳公司、广州国通公司与新都区签订了投资协议,布局其面向西南的区域中心。签约的是包括两个项目:“国通克诺尔城轨和城际铁路的制动系统、车门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及列控系统的产业化及维修售后服务中心项目”与“丹纳车钩系统产业化、维护及维修售后服务中心项目”。

“新都项目将以成都为中心,辐射中国的西部及南部地区。我们将秉承瑞典总部的运营理念,执行相同的运营标准,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列车连接系统及售后服务。”丹纳车钩有限公司总裁文思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克诺尔、丹纳均为国际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军企业,此次落地将加速新都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形成,加快新都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构建。

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聚集起中车成都公司这一主机企业,还包括今创集团、新誉集团等23家核心配套企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形成。中车成都公司去年实现投产,今年1-8月完成产值13.27亿元。投资超40亿元今创等9个配套项目在今年3月实现集中开工,北京鼎汉西南研发中心、新誉集团西南技术中心等研发项目正加快推进,中国中车西南研发中心争取年内落户。

为推进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新都区成立了天府动力新城指挥部,负责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已建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

新都区还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链条进行了梳理,加强在集成装备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在转向架、车体、牵引装备等领域突破。

新都轨道交通的目标是,未来要做到千亿级的产业园。

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理论研究指出,产业生态圈指正在一定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等要素能够有机排列组合,通过产业链自身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非生产性服务配套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其核心就是产业新城。

对表新发展理念,新都勇担“中优”、“北改”重任,按照“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推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思路,努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产、城、人”合一

未来,这是一座轨道交通产业之城

规划引领推动产业集聚

“强链补链” 打造最齐全轨道交通产业链

产业是城市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所在,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能为一座产业新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撑。

在构建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新都按照“五位一体”要求,从规划源头促进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实现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推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同时,实现产业链上下配套齐全。目前,该区已在石板滩镇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轨道交通产业园,以中车成都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制造和检修,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高速动车、机车、客车维保等业务。

在“强链补链”方面,该区支持中车成都公司实现能级提升,年内实现城轨转向架项目投产、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下线。同时,瞄准轨道交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大力实施精准定向招商“补前端”;着眼“延后端”,积极拓展运维及高级维修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还前瞻性谋划了储能式有轨电车动力电源系统等领域,提前布局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

目前,正加快实施投资约4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起步区PPP项目。园区内5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启动建设,园区主干道路、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力争年内建成。

左右协作吸引要素聚集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

今年7月19日,新都区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轨道交通运营和人才培养、推进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落户新都、共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科技园区等事项达成共识。

着眼于研发能力提高,新都正在打造西部轨道交通研发中心。按照政产学研多维协作的理念,新都在与西南交大合作之外,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建设“新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同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北京鼎汉技术西南研发中心、新誉集团西南技术中心已落户新都,中车西南研发中心建设整体方案已经确定,力争年内落地,逐步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全谱系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ISO17025)认可和建设工作,力争2018年完成。

在产业扶持政策上,也不仅仅着眼产业自身的扶持,将科技创新、金融、政务服务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扶持也纳入其中。比如,对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区内企业,累计最高奖励400万元;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公司债、可转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区域集优票据等工具直接融资并向新都区投入融资资金的本区企业,最高奖励400万元。

对于从事轨道交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该区也不遗余力。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

功能完备带来宜居环境

园在城中 产业园区即是一座产业新城

“产、城、人一体化”,才能成为一座真正的产业新城。新都正在加快完善这一片区的控制引导框架,加强色彩、天际线、绿化景观、建筑风貌等设计,突出轨道交通产业特点和客家文化底蕴,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

在园区内,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天府活力公园的建设;力争引进新鸥鹏巴川学校等优质教育、卫生机构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依托城轨地铁维保基地、地铁8号线石板滩车辆段和成都轨道交通技师学院,按照TOD模式实施“站城一体式开发”,引进有成熟商业运营经验的品牌开发企业,完善商业、办公、居住、休闲等城市功能,打造特色鲜明的地铁小镇。

而整个新都乃至更大区域,也都成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城市功能供给者。

毗邻产业园区的香城湿地位于成都绕城高速内侧,成绵高速与成青路区间木兰镇狮子社区,目前第一期项目1080亩已建成开放,是成都市继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后第二个建成开放的生态湿地公园。就在这个片区内,已经规划了总规模1085亩的人才公寓,将为轨道交通人才提供诱人的生态居住环境。

未来三年,新都区还将新建119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其中,今年内可望开工建设的新都香城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馆等室内运动场馆以及全民健身广场等室外场所,将成为区域内最大的文体活动中心。

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董馨

原标题:下一站 新都 轨道交通城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