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未来五年咋个防灾减灾 成都出台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2017-10-11 17:0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王玲)10月11日报道 “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今年10月13日是第28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以下简称国际减灾日),近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救灾处了解到,成都已出台《成都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内成都的防灾减灾路将如何走?《规划》中对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防治、气象灾害防治、防震减灾防治等六大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明确。

2020年底前城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灾害能力

《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成都自然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城市综合承灾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年均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全市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

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方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布局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夯实城市科学减灾、永续发展根基。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自然灾害防御治理工程建设,严格城市自然灾害设防标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灾害能力。

自然灾害发生后8小时之内 第一批救助物资运抵灾区

《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期间,成都将基本建成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治理标准体系、基本减灾公共服务总体实现、自然灾害救助能力明显增强。

在成都社区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工程方面,将在2020年底前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122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0个;到2020年底,完成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建设,形成功能完备、适度储备、布局合理、高效配送、精准响应的救灾物资集散体系。全市救灾物资储备集散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8小时之内,第一批自然灾害救助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5处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方面,将开展区(市)县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建立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建立县域地质灾害年度排查制度,开展1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形成评价数据库。

监测预警方面,将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将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及时纳入监测预警网络,建立市、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与气象部门共同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

综合防治工程。完成避险搬迁3000户。实施5处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20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危除险工程。

应急处置工程。完善1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市)县应急抢险物资储备项目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对转移避让的群众给予生活补助。

防汛抗旱防治:分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低影响开发

河道防洪治理方面,将重点实施岷江、沱江、锦江等26条河道堤防综合治理;江安河、清水河、南河河道分洪工程;推进简阳市城区防洪及生态湿地走廊工程。重点完成中心城区府河、江安河、清水河流域河道堤防综合整治、河道加固堤防、闸坝建设、河道生态治理及重点乡镇防洪、排涝工程等。

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方面,将重点开展156条山洪沟防洪工程建设,继续完善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实现群测群防和监测预警全覆盖。

城市内涝防治上,实施城市河道、城市排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分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低影响开发,不断提升城市防御内涝的能力。

山丘抗旱工程方面,重点实施简阳市、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区、青白江区、蒲江县等地新建、整治山坪塘、石河堰、提灌站、蓄水池小型泵站、山区库塘池串联、引水堰、小型灌溉泵站等农田水利工程。

气象灾害防治:启动成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工程建设

在气象灾害防治上,实施成都“智慧气象”信息化工程和“智慧气象”精准监测预警服务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成都政务云资源,建设混合云构架的成都“气象云”平台;整合、完善和升级各类观测站网,建设大城市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增强灾害性天气、雾霾天气、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启动成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工程,建设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在天气雷达站建设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及配套网络通信设备;建设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网、农田小气候观测网和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网,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气象监测体系。

防震减灾防治:力争3分钟完成市域内地震烈度速报图

在防震减灾防治方面,将对成都市活断层进行探测与调查,查明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延伸范围、活动程度、活动性质与方式,判明活断层潜在的地震风险,形成以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活断层探测成果、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实施成都市地震监测系统升级改造,提升现有台站效能;实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升级改造,优化完善台网功能,力争3分钟完成市域内地震烈度速报图;实施地震预警系统优化升级改造,优化升级地震预警系统,包括预警监测台站、预警中心和预警信息生成、发送和接收等。

建设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以提高市、区(市)县两级地震应急准备为核心,强化地震应急应对能力,建立地震灾情快速判定系统、地震灾害情景模拟系统,集成视频会议、数据共享、灾害评估、指挥调度等功能的地震应急技术平台,实现省、市、区(市)县三级互联互通。

同时,在100所中小学校和40个社区开展防震减灾标准化示范建设,实现科普教育规范化,培养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因地震灾难对公众造成的伤害。

农林灾害防治:建设龙门山脉南段森林防火通信系统

在农林灾害防治方面,主要实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点工程、农业现代新型测报工具换代工程。实施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成都市龙门山脉南段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工程。

具体将建立病虫监测预警区域站和重大病虫测报点,形成测报网络;实施智慧测报体系建设,建设重大病虫田间智能监测网络,开发应用智能预警分析发布系统;建设超短波、短波、卫星等多重通信手段为一体的机动通信系统,提升火场区域组网能力,与各级指挥中心建立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传输通道,保障信息畅通,满足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要敏感区域森林火灾的需要。

综合防灾减灾救灾:2020年底前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1223个

与此同时,开展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工程,2020年底前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1223个。此外,还将建成占地40亩、建筑面积9795平方米的标准化救灾物资仓库,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智慧型救灾物资集散中心。

在救灾物资集散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将建立全市救灾物资调度、储备、管理和集散功能为一体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灾害管理部门救灾物资信息共享,促进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的快速反应,实现全市救灾物资大集散、大流通,并运用社会组织扶持发展资金,引导5家以上社会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活动。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