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产业+市场=高原农优品牌

2017-10-15 07:4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郫都区援建的万亩油菜田。受访者提供

郫都区援建的万亩油菜田。受访者提供

图为:郫都区援建的道孚大葱种植基地。

郫都区援建的道孚大葱种植基地。

450多公里,这是郫都区到道孚县的路程距离,2010年9月,第一批郫都区援藏干部进驻道孚县,两地从此紧密相连。2016年9月10日,郫都区第四批援藏干部接棒,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抽丝剥茧梳理道孚县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强项,如何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答案是,产业发展要把企业引进来,要把市场开拓出去,

完善产销一体产业链,解决好市场问题,自然解决了后顾之忧,发展种养殖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利用好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农旅结合的高原农优品牌薪火燎原,沃野千里。

一体化产业链条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康巴藏区,流传着“丹巴的风,道孚的葱”的说法。一直以来,大葱都是道孚县的特产,是当地村民田间地头常见的农作物之一,不仅个大味美,还富含钙、磷、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早在2004年,道孚大葱就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此前,道孚县的大葱都是部分农户零散种植,产量不高,且全靠在本地销售,对外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是道孚自身的一个农产品种植优势,但并没有发挥出来。”郫都区援藏队领队闵晓春说,农业产业,是有“菜篮子”之称的郫都区的优势。把脉道孚县产业发展,势必需要对全县概况了然于胸。第四批援藏队进藏前期的首要工作,是理清家底,精准扶贫才能“对症下药”。

2017年3月,占地300余亩的道孚大葱种植基地核心示范区开建,流转集中连片土地、开地平整、育苗种植,高原土地才刚刚解冻,但季节不等人。郫都区援藏干部杨泽波又被队友们叫做“杨葱”,因为负责大葱种植基地项目的他,从一开始,就天天泡在基地,费劲嘴皮子做村民工作,协调企业注册开工手续,生产销售……半年时间过去,冬季的道孚又要开始下雪了,但第一季的大葱已经长得半人多高,开始收获。

9月下旬,在协德乡格村的油菜种植基地,几位“阿娘”收割着刚刚成熟的油菜。一个多月前,在协德乡、八美镇一带,盛开了万亩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在高原特有的澄澈蓝天白云下,美丽得让人心旷神怡。青稞、土豆,这是高原的传统种植业,也是大部分农牧区藏民的饮食来源。道孚县集中连片的万亩油菜花盛放,对于高原旧有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方式,是一次“突破”。“高原的油菜出油率比一般的高出4%到5%。”郫都区援藏干部肖健告诉记者,加上高原绿色生态环境,油菜的油脂品质也得以提升。“意外”的是,第一年试种油菜,花期时,至少20万游客涌入赏花,“就是摆个烧烤摊,都挣了好几万。”肖健说。

扶持培育藏区特色产业,不是输血式地给点钱、建个基地就可以,需要引入市场主体,完善种植、销售、加工、推广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才能有依托、可持续、造血式发展下去。

“项目+”对接“企业+”

让当地村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这可并不容易,铲了青稞、土豆种大葱、油菜?吃什么?卖不掉怎么办?要让村民吃下产业发展的“定心丸”,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可持续,市场必须打开,销售渠道必须畅通。

郫都区志华农场是一家集种植和养殖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新型农场,和北京华联步步高、万达永辉超市、区域内高校等建立了长期稳定供销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经道孚县、郫都区引进,志华农场注册道孚县志华农业种养殖有限公司,流转麻孜乡沟尔普村农用地300余亩,总投资450万元,建设道孚大葱种植基地核心示范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发展模式,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发挥公司在种植技术、市场拓展,电子商务等方面优势,围绕绿色和有机发展目标,打造道孚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优质品牌。同时,通过郫都区电商销售平台、菁蓉镇双创高地优势,依托郫都区国信优易大数据中心以及成都乙米米科技、天府动力、奥天科技等系列农村电商企业,提升基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畅通外销渠道。

按照每亩4000斤大葱计算,大葱基地的亩产值约10000元,总产值达300万元,扣除成本,基地每年纯收益可达到180万元 “在郫都区城区,已经建设了4个高原农产品的直营店。”肖健说,去年10月,高原农特产品的销售额达到700万元,现在,光是藏香猪基地今年1500头的出栏量,也被提前线上预定了200头,均价38元/斤。

“每年流转土地有18万元的收益。”闵晓春算起了脱贫账,平均每天都有60多个村民在大葱基地务工,每天工资100元左右,每个月少说收入2000多元。“以前就是捡点菌子、虫草,挣不到好多钱。”在基地务工的阿秀是沟尔普村的贫困户,家离基地也就几百米,现在就不用像之前一样到处打零工。

而在协德乡、八美镇的油菜基地,同样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内江引进的油脂公司在春油菜种植前,就已经和农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无论市场价格是好多,收购价都比市场价高两毛。”肖健说,而企业的“亏损”,则由运输补贴反补给企业。正是这种提前的保障,让原本将信将疑的村民最终同意整合土地,首次在高原上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地种植起了优质油菜,产值超出预期。

下一步,以大葱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种植约1000亩,年销售收入达800万。此外,精加工的油脂工厂、葱油加工厂等加工工业落地,增加高原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也在援藏队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表中。

高原特色农旅融合典范   

大葱种植基地、藏香猪养殖基地,都在距离道孚县城不远的麻孜乡沟尔普村,倚靠着麦粒神山,夕阳西下,照射在神山上,镀上一层漂亮的金光。两大重要基地“集合”,这不是巧合,更是简单的出于循环种养殖需要。

沟尔普村,交通要道——国道G350一侧穿境而过,特尔瓦藏族村寨外,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幻颜色的汊措卡布海子,悠闲地游着野鸭子,在高山耸立间的小平原,别是一番风景。“有了美丽的风景,有了好吃的高原农产品,接下来就是如何把游客留下来。”闵晓春说。

农业旅游品牌,同样是高原产业的明珠,但没有丝毫经验的藏族人家怎么才能打造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藏家乐?带头示范、标杆引领,援藏队引进郫都区餐饮旅游商会,带来专业的农家乐管理团队,投资100万元,采取租赁模式,租住、改造藏家民居,建起了沟尔普村第一家集餐饮商务休闲为一体的藏家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郫都区援助道孚县餐饮旅游实训基地”、“道孚县藏家乐示范点”、“郫都区道孚县文化交流融合示范点”。

“现在还处于试营业的状态。”7月初,郫都区餐饮旅游商会派驻到沟尔普村负责藏家乐项目的负责人陈刚带了厨师团队来到道孚,基础改造完成后,手把手教会村民如何制定既有藏家特色、又符合大众游客口味的菜品,成为这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餐饮服务、民宿打造、特色文化活动,郫都区农旅经验,将“移植”到沟尔普村,开枝散叶。

巴登的家,就是沟尔普村第一家藏家乐,商会和他签订了三年租赁合同,三年后,就将交由他自己来经营。看到原本是仓库、牛圈的一楼摇身一变成了待客的大厅,二楼装饰一新,能同时容纳四五桌客人,巴登高兴地说,变化太大了,简直没想到。巴登的女儿拥珍从外地回到家,和妈妈、大姐一起当起了服务员,每个月每人有2000元左右收入。“之前他们都说,把自己的房子给别人做生意,不好,现在,天天都有同村的来看,说要来学习。”淳朴的巴登用不甚流利的汉语说道,言语里带着骄傲。

目前,时逢道孚大葱旺盛生长季节,放眼种植基地,满目浓绿的大葱迎风摇曳,幻化成一片生机盎然的海洋,映着高原旭阳,香飘大地,道孚生机勃勃的产业,成为康巴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带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于遵素 李萌 但唐文 摄影 陶轲 谢明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