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培育和引入一大批电子信息等高新企业
京东方成都第6代AMOLED显示屏生产线 资料图片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进入新时代,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7月2日,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就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部署。
目标远大,路径清晰。以产业新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成都优化全市“20+10”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空间规模,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成都工业呈现出崭新格局——重大项目频频落地;产业生态圈逐步完善;精准服务效果凸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成型。成都市经信委表示,到2022年,成都力争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行业巨头里的“成都热”
重大项目提升经济能级
如果关注企业或者投资界,今年一定感受到了“成都热”。在世界级企业、行业巨头的公告或者财报中,“成都”是热词。
比如,10月18日晚间,京东方A(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投资建设京东方(成都)数字医学中心项目,选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项目总投资60亿,计划于2019 年9月底主体结构封顶,2020年底开业运营。
从2007年,京东方在成都投建一条第4.5代TFT-LCD生产线,到如今,成都已经是京东方最为重要的战略投资高地。
同样选择在今年增资成都的还有全球医疗巨头美敦力。今年10月10日,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项目奠基,这是美敦力在成都布局的第三个项目。美敦力在成都,还有2014年的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生产项目、2016年的下一代探头增强型胰岛素泵系统生产项目。
对经济发展来说,重大项目是新动能,有力提升经济能级。
成都数据亮眼,1-9月,完成工业投资2220.34亿元、同比增长36.3%,完成技改投资1970亿元、同比增长32.6%,纳入全市重点跟踪服务体系的449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1011.7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4.5%。包括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一期生产线、亚信集团信息安全总部基地等119个项目竣工投产,格罗方德12寸晶圆制造项目、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三期等110个项目开工建设。
还将有更多项目落地,据成都市经信委介绍,成都将瞄准6类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建设一批投入产出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项目及关键配套项目;围绕引进、落地、促进等环节,实施重大项目全链管理,推动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缩短建设周期,创造更快、更优的“成都速度”。
从“油菜花田”到产业新城
构建产业生态圈
重大项目落地,除了带来投资,也将引领产业生态圈建设。这在企业家的眼里,是莫大的吸引力。
就在京东方公告增资成都前,京东方成都公司副总经理秦向东就公开表示,人才、越来越多的航线、“一带一路”倡议等一起,构成了成都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有助于产业链延伸,产业生态圈形成。
秦向东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性。几年前,京东方在本地没有找到化学品供应商,最终引进了一家韩国企业。韩国企业进来后,又发现需要废液处理,又引进了北京一家废液处理公司。“几年前,我们工厂周边还是油菜花田,如今已经是工厂林立的产业新城。这些林立的工厂,其中20家左右是京东方的配套工厂,这几年,我们的配套企业,包括中光电等供应商就在附近。”
正如秦向东所言,京东方所在的成都高新区,仅仅显示产业,就已经聚集了京东方、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
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要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引导不同区域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如何打造产业生态圈?成都将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园区品牌化建设和产业园区产城一体发展,引领城市和产业时序上同步规划、空间上融合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
围绕产业新城建设,加快打造产业生态圈,成都制定了《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市制造牵引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月度推进协调会制度,重点推进13个市级产业生态圈建设。
据成都市经信委介绍,落实成都“十字方针”,目前正优化全市“20+ 10”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空间规模,推进产业园区配套用房、能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重要科研院所后,成都将绘制产业链及全球重点企业全景图,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提供“指南”。
精准服务造就“成都速度”
开启工业发展“黄金时代”
在京东方成都工厂,会定期迎来成都重大项目服务人员,一旦遇到交通、人工等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今年7月,这样的服务,有了更多升级。7月12日,“产业新政50条”出炉,集中释放出成都在人才、技术、资本、能源等多方面的50条政策红利,让成都的城市热度“更上一层楼”。
成都工业发展开启“黄金时代”,更多精准服务陆续出台--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为重点区域、产业、项目优价供电;推进电能替代,进一步放宽直购电交易、富余电能政策范围;实施天然气供给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气价格。
还有更多。目前,成都市经信委正梳理现有产业支持政策,结合成都“产业新政50条”,补充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政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用力、协同发力,全力推动产业新政落地落实,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秀企业倾斜,切实为提升产业能级“铺路”。
同时,秉持为企业服务“三到精神”和“亲”“清”理念,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落实集中服务、定期协调、“一站式办结”等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推进落到实处。此外,成都深化线上线下企业服务,加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召开企业座谈会、行业沙龙,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未来5年,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发展、质量为先”,成都将全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过万亿,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规模过千亿,着力培育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原标题:打造产业生态圈 成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