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甩掉“包袱”新婚夫妇脱贫奔康劲头足

2017-10-31 07:08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王雪意   责任编辑: 马兰

峨边全面实施高聘金高礼金治理,以婚俗新风为切口推进移风易俗

10月27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曲木巫哈、页和仲尔夫妇召集亲朋好友,一起商量修新房的事情。曲木巫哈夫妇结婚不久,就自力更生、修建新房,前来的村民直赞:“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得很)。”

“结婚不久就能修房子,这要感谢峨边的‘双高’治理。”曲木巫哈感慨。

所谓“双高”,即高聘金、高礼金。2015年峨边全面实施“双高”治理以来,共有361对彝族男女结婚,聘金、礼金均控制在7万元以内,较治理前下降52%。“结婚的负债少了,外出找钱和脱贫奔康的劲头自然就高了。”

□本报记者 吴亚飞

甩“包袱”刚柔相济除陋习

曲木巫哈算了一笔账,过去,娶个媳妇聘金平均为13万元至14万元,再加上“叔侄钱”“舅舅钱”等名目繁多的礼金,一场婚礼要花17万元至18万元。峨边不少家庭曾出现了“借债结婚”“因婚致贫”现象。

瓦洛村村支书阿苦木惹介绍,“过去,男女双方在聘金、礼金上相互抬价,也引来不少纠纷。”

按彝区群众的习惯,发生矛盾纠纷找“德古”。“德古”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具有较高调解能力的人担任。

但由于各村的聘金礼金名目繁多,缺乏统一规范标准,靠各村“德古”自身的力量,很难彻底改变这一风气。

“狠刹‘双高’之风,需整合力量,打‘整体战’。”2015年,峨边县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邀请“德古”担任理事会会员,并向彝区群众约定聘金礼金最高不超过7万元。

“理事会的规定在推行之初,不少女方家长碍于面子并不松口。”哈曲乡解放村80岁的老“德古”阿恩古保说。

治理手段不断升级。2016年,峨边提出“移风易俗攻坚行动”,将治理“双高”作为全县移风易俗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实行“柔性治理”。峨边各乡、镇、村的基层干部担任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移风易俗倡导员、生产生活安全员等,组成亲情工作队伍“上门服务”,以拉家常、开坝坝会的形式,宣传婚俗新约、文明新风。

另一方面强化“刚性约束”。峨边将“双高”治理纳入基层干部、红白喜事理事协会的专项考核中。同时,峨边还成立德古协会,对“德古”实施动态管理,有序进退。

树新风 文明行动引领新风尚

曲木巫哈结婚前,当地的村干部和“德古”就到女方页和仲尔家打“预防针”,向其反复申明理事会的婚嫁规定。结婚当日,白杨乡、瓦洛村的干部还带头赶“人情”,限制送礼金额,向群众作示范。

“现在,聘金礼金大家都送得少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让小两口放手去奔新生活。”页和仲尔的母亲表示。

婚后不久,两夫妇不仅参加了村委会举办的种植养殖技术流动轮训,还参加农民夜校,学习彝绣、电工等技术,为以后外出打工积累知识。

“治理‘双高’为彝区群众卸下包袱,而培训发展技能、塑造文明新风,则可为其植入发展的长效因子。”该县文联主席黄伟认为。

为此,峨边县积极推动“三大文明行动”:推行勤俭创业行动,旨在通过加强创业就业指导、开办农民夜校等措施,让新婚夫妇学到“一技之长”;积极推动遵法守约行动、卫生文明行动,促进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养成文明好习惯。

以婚俗新风为切口,峨边移风易俗行动整体升级。峨边印发《关于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计划》,细化路线图、任务书,并专门成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指挥部领导全县工作,让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到哪里,文明新风就吹到哪里。

主编走笔

移风易俗需持续用力

□栾静

乡风醇美,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除陋习树新风,才能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与解决物质脱贫相比,让人民群众摆脱精神贫困的羁绊、摒弃陈规陋习的束缚显得更为艰难。

过去,大小凉山彝区的民间嫁娶开 销名目繁多,盲目攀比、好面子,让本来就不富裕的群众因婚致贫、返贫的数量不少。诸如此类的陋习,已经成为困难群众脱贫奔康路上的“拦路虎”。

峨边县委、县政府坚持物质和精神同步小康的脱贫思路,凝心聚力决战贫困。一手抓物质富裕,一手抓移风易俗,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口袋”“脑袋”同富裕,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

除陋习树新风,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党员干部带头作为,最关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形成向陈规陋习宣战的广泛共识,形成合力持续用力,才能把脱贫攻坚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纵深推进。

原标题:甩掉“包袱”新婚夫妇脱贫奔康劲头足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