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1日讯 10月26日,随四川代表团返蓉的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的行程马不停蹄,他甚至等不及回家放行李,便一头扎进学校的办公室里,开始工作。“参加党的十九大,手上堆了不少工作需要处理,其中有一部分在北京通过邮件远程处理了,但大部分仍需要回到学校来做。”翟婉明说,他参与负责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预计11月22日就要验收,他需赶紧准备验收材料,同时,学生们的论文也需要指导修改。
返校后,他忙碌的头等大事之一,还有向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作好报告,翟婉明会同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同事整理了一份8800多字的报告文稿,并配了几十页的PPT,以便将十九大会议精神准确明白地传达给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作报告。
10月30日下午2点,报告会准时开始,在近80分钟的报告中,翟婉明结合自己参会的情况,从党的十九大基本概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主要内容、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党章修订情况、党代表履职情况、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等六个方面,传达了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分享了参会学习心得。
身处最好时代
科研工作者发展的良好环境前所未有
5年前,翟婉明参与了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这五年,也是他完成该项目的五年,下个月,该项目即将完结接受验收。“回顾这5年来,我真的是感触良多。”翟婉明感慨道,过去5年,科研创新受到的关注支持前所未有。我国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从事轨道交通二十余年,翟婉明亲手助推并亲眼见证了全国铁路6次大提速及高速化发展,他对轨道交通的感情不言而喻。因此,当看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时,这让从事轨道交通研究的翟婉明激动不已。“这是一个策略,也是一个号召。”翟婉明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思想,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翟婉明说,展望未来,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激发科研工作者奋力拼搏的良好环境前所未有。报告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四川省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了探索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如何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光荣任务。
报告会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翟婉明还分享了自己在思考的问题,那就是科技工作者对国家的贡献在哪里,西南交大对国家的贡献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翟婉明院士与青年学生交流。鞠红伟摄
科研要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
掌握核心技术需要原创性技术创新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报告时,翟婉明注意到,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提到“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在他看来,高铁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高铁,让中国高铁引领世界是交大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的梦想。”
“报告中提到的‘交通强国’,是就中国国情需要而提出的具体方案。”翟婉明谈到,近年来,我国交通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成绩喜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已经开始看中国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从我所在的成都就可见一斑。”在10月19日四川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发言时,他特别以成都为例谈到,“近年来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十分快,开通了成渝高铁、成绵乐客专,西成客专年内就要通车,实现了蜀道难到蜀道通、从蜀道通到蜀道畅、从蜀道畅到蜀道快的跨越发展。成都的交通成绩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一个有力注解。”
“交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翟婉明看到,得益于近年来国家优越的政策和大量科研投入,推动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让中国成为了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集中发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来干。”
“掌握核心技术需要原创性技术创新。”翟婉明深知,这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很多情况下,我们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还需要更多原创性的技术和突破性的创新,只有拥有原创性的技术,才能打通源头创新、中游技术开发和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实际工程和社会经济服务等几个环节。”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提出,到建校150周年(2046年)之际,建设成为“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而“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是一个分目标。“学校要发展,科研要突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服务好国家战略需求,才能在行业中具备发言权,才能在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才能在对接并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凝练特色、凸显优势。”翟婉明表示。
人物名片:
翟婉明,1963年8月生,江苏靖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主持研究成果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原标题:【向新时代出发】十九大代表翟婉明:科研工作者身处最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