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逐梦新时代:让更多群众在基层 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17-11-10 07:2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QQ图片20171110072545

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门诊大厅的分诊台,病员及家属可以在这里得到较为详尽和专业的就医指导,少跑冤枉路,节省就医时间

QQ图片20171110072552

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主任何丽(中)与同事及实习医生一起查房,与病员贴心交流,减轻病员心理压力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无健康也就无幸福可言。十九大报告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果断而响亮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大健康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赋予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地位与意义。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方位,我市注重把医疗关口从治疗前移到预防;将医疗资源配置和投入持续向公共卫生、母婴健康、医养结合等全面覆盖;启动“健康细胞”工程,发挥“细胞”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医疗改革的“成都经验”获得国家卫计委肯定并面向全国推广……坚持将健康理念融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具体实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健康成都·幸福蓉城”,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千家万户的幸福“共建、共治、共享”。

不到8点的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已经热闹起来,等待就诊的患者、婴幼儿的哭声、寻医问药的声音此起彼伏。何丽到达医院住院部9楼妇科一病区医生办公室,一边换着白大褂,一边询问日前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核实今天将要进行手术病人的资料。十来分钟后,她带着专业组上的年轻医生逐一走进病房,检查、了解病人的状况并下医嘱。

成都市技术能手、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妇幼健康“妇女保健专业”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操作技能一等奖、中青年医师妇科手术镜英汇比赛一等奖……作为医院的妇科副主任,何丽自身业务精湛,将妇科领域里不少大大小小的奖项收入囊中,同时,她也是科室专业组的组长,负责本院以及基层妇幼保健院医生的“跟师带教”。

“跟师带教”,也就是在医联体的运作下,学员医生们通过跟随带教老师学习来丰富临床经验,回归基层后,让更多群众能够就近得到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打破基层卫生院“有病不能看”的瓶颈。

术前认真评估

保证病人身体利益最大化

周二上午何丽坐专家门诊,她的专家号一直很紧俏。8点30分开诊,没过多久诊室外就排起了长队。将嘈杂隔绝在门外,何丽在诊室里详细询问症状,仔细诊断病情,讲解该如何治疗。“妇科专业有特殊性,仅手术就有200多种方式,跟病人的沟通解释非常重要。”耐心细致地看诊让她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用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林永红的话说:“何丽的回头病人多,很多人来过一次后,第二次肯定还会找她,还会介绍病人给她。”

说是中午12点下班,但每次看完预约号和加号的病人,早就过了这个时间。科室安排的手术加上门诊病人的日间手术,粗略估计,何丽每天都有十来台手术要参与。12点40分左右,一台手术需要专家现场指导,匆匆扒了几口饭,她便一头扎进手术室。

懂医的都知道,在面对高危病人时,为了第一时间保住其性命,或许会牺牲一些器官组织。“对每一个手术病人,我们术前都会进行认真评估,在救命的同时,让治疗最合理,让病人的身体利益最大化,”何丽认为,“很多病人还很年轻,不能为了治疗方便,切除子宫、终止妊娠,这可能会毁了她们将来的幸福生活。”

以一台手术为例,病人年仅23岁,检查发现有形态不规则的卵巢囊肿,后来经病理检查发现是恶性的卵黄囊瘤,且恶性程度很高。考虑到病人还没有结婚生子,如果全部切除卵巢附件,她将不能生育,造成终生遗憾。认真评估后,何丽在手术中仅切除了单侧附件,并为其安排了术后的化疗,整个后续治疗过程中,他们紧密地跟踪监测,随时掌握病情。“后来她顺利康复出院,结婚后还生下一对双胞胎。”何丽很欣慰。

高难技术的成功实践

为更多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今年8月,在林永红、何丽等专家的配合下进行了医院首例“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整台手术历时不到两小时,失血不到400毫升,成功剥除一个重达750克,比正常子宫重约15倍的肌瘤。

“患者24岁,还没有婚育,腹部隆起像是怀孕五六个月大小,经B超检查发现其子宫右侧浆膜下有一个巨大肌瘤,做开腹手术,必然会留下较明显的伤疤。”在确定了微创的手术方向后,林永红、何丽等人又多次对患者病情和个人情况进行研讨,最终决定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

要知道,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手术,是借助于人工气腹为腹腔内手术提供穹窿似的操作空间,相对于开腹手术,它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受术者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但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而言,不仅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而且常由于吸引器的应用和套管系统的不密闭或取标本时手术扩大切口造成气体泄漏而影响气腹状态,在手术时间方面并不占优势。此外,还存在子宫修复缝合困难等难题,尤其对于多发性和较大的子宫肌瘤,传统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比开腹手术有更多出血的风险。而“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综合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优点,让优势互补。术后,患者醒来发现自己的小腹恢复平坦,并没有留下长长的疤痕,激动得连声道谢。

9月,何丽又主刀实施了第二例。“手术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四级是最高级别,属于高难手术,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就属于四级手术,”她说,“这一技术的成功实践,可以对无法耐受气腹的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如孕妇、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及老年患者等等,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治疗方式。”

建立妇幼专科医联体

专家“下沉”基层“在位”指导

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很多,需要做手术的也很多,大医院有技术、有专家,病人头疼脑热都要到大医院,让原本以研究和诊断治疗疑难杂症为主的医疗秩序被打乱,而基层医院不敢接、没有能力接,门可罗雀。建立妇幼专科医联体,实现分级诊疗,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是解决这一难题、建设健康成都的核心举措之一。

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按照成都市卫计委的顶层设计,以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为全域妇幼健康指导中心,分别在东、西、南、北各区域与四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即双流区、崇州市、彭州市及金堂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妇幼专科医联体,妇产儿科专家“下沉”,“在位”指导,协助县级妇幼保健院开展各类新技术项目、拓宽病种收治范围、新增收治病种。

如果把医联体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是大树的根,基层妇幼保健院则是茎叶。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际困难与市民的迫切需要,通过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专家巡诊巡讲团提供技术培训、联合义诊等系列举措,将养分从树根输送到枝头。

“医联体为转诊开通了绿色通道,改变了以前相对盲目地从下级转到上级,遇到没有床位再临时转院的情况。现在,需要转诊的病人通过绿色通道,不仅床位有保障,医院还能提前根据其病情需要安排最适当的团队进行救治,更安全高效。”12月至明年2月,何丽将定点驻扎在金堂县妇幼保健院,对医院的硬件条件、设施设备以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摸底,对发现的不足进行梳理,拟定指导计划。同时,也会在日常坐诊、手术、查房中带教,帮助学员医生丰富临床经验,加强对疾病的识别、诊疗、处置能力,让基层医疗机构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等诊治方面能接得住、留得下患者。

全力打造“健康成都·幸福蓉城”

实现健康和幸福的“共建、共治、共享”

1993年,我市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考察并高度评价了我市健康城市基线调查项目;2015年,我市成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网络中心;2016年,全国爱卫办确定我市为国家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除此之外,我市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等殊荣。

坚持将健康理念融入到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具体实践,实现健康和幸福的“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健康成都·幸福蓉城”,力争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61岁,初步建成环境优美、保障健全、文化繁荣、人群幸福的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

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大疾病保障体系完善和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等,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全域健康,人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高。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市建立起细胞工程标准体系,编制了成都市健康街道(镇乡)、成都市健康社区(村)、成都市健康单位、成都市健康家庭标准(试行)和评估程序,正在全市范围全力推进。同时,通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实施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了城乡卫生水平。截至目前,14个行政区市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逐步建立起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保障体系。随着预防为主方针深入人心,“治未病”观念得到有效推广,区(市)县慢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三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运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7.32%、97.0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9%,基本形成妇幼健康全程服务链,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得到保证。按照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已高标准完成本市居民健康卡的开发制作,并面向全体市民发放,覆盖率接近100%。

通过实施包括医疗资源规划优化行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医疗卫生国际化行动、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分级诊疗深化行动、基层能力提升行动、全民预防保健行动、计生服务关爱行动、卫计人才倍增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在内的“十大行动”,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已初步形成分级诊疗“成都模式”,全面推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药械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胡大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