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成都构建全域生态格局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两级城市通风廊道

2017-11-14 09:3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11月14日报道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记者今日从成都市规划局获悉,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本次《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修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了生态环保的顶层设计。

构建全域生态格局 筑牢城市生态屏障

本次总规修编重点突出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提出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其中“两山”指龙门山和龙泉山,是成都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两环”为环城生态区和环二绕生态区,防止城镇圈层式粘连发展;“两网”为岷江水系网和沱江水系网,是市域生态系统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片”指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城市通风廊道和生态绿楔而划定的“都彭生态区、郫温生态区、邛蒲生态区、天府生态区、龙青生态区以及金简生态区”等六片防止城镇连片发展的生态绿隔区。通过确定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可有效保护成都市的生态本底,筑牢成都市的生态屏障。

划定三生空间 加强统筹协调

总规以生态格局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按照“三生统筹”、“多规合一”的原则,划定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其中法律法规明确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维护生态安全格局需要控制的区域统一划入生态空间,主要包括两山地区和东部深丘区, 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禁止建设对生态功能有影响的工业、采矿等项目。城镇开发边界外围的基本农田和其他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等划入农业空间,依据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耕地及其他农业生产空间,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各级城镇集中发展建设区及外围需要控制的地区划入城镇空间,城镇开发建设应紧凑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加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三生统筹”,以保护生态空间为前提,守护好城市的底线,同时注协调重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确保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明确生态管控体系 保障生态功能

本次总规修编根据《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并进一步构建了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对生态空间内法律法规明确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生态保护红线区提出了明确的管控要求,对其余生态空间管控进行了研究,从建设用地功能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选址管控、建设用地布局管控、建设用地布局管控和建筑高度管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管控要求,保证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

铁腕治霾、重拳治水 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方面,首先是大气环境。本次总规修编结合成都气象条件、地表通风能力和成都城市结构,按照顺应城市主导风向、利用局地环流、尊重城市格局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区内划定了两级城市通风廊道,努力缓解因常年静风造成的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加强通风廊道的保护和管控。同时提出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方面,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岷、沱江流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加大再生水利用;通过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等举措,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此外还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等提出控制要求。

土壤方面,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控制农业污染,推进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