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房地产业发展5年规划发布 新建住房160.6万套

2017-11-15 19:06   来源: 四川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乎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未来五年,成都将进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期,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与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关键期,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与功能品质的攻坚期,需要房地产业找准新定位、明确新目标、清晰新路径,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成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按照五年规划,我市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与GDP基本同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6%之间。同时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持续提升,期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左右。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间全市新建城市房屋2.7亿平方米,其中住房160.6万套、1.7亿平方米,确保“商品房供应量充足”。

商品住房销售周期连续三个月≥12个月

中优区域将暂停供地

五年规划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租售并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口规划,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住房保障等情况,科学制定年度建设计划(配全市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全市房屋建设年度计划表格)。在用地保障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房屋建设计划,将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供地。(配全市经营性用地供应年度计划)

合理优化区域布局。围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商住比例。“东进”和“南拓”区域,立足于支撑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增加新建商品房供应规模,适度超前、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西控”区域,立足于生态保护和改善宜居环境,控制房地产供应总量,优化供应结构。“北改”区域,立足于旧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建设,保持房地产供应规模,稳定房地产业发展。“中优”区域,立足于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人口密度和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减少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控制新征土地上市规模,优先保证棚户区改造等旧城改造存量土地上市出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控制建筑容积率,促进人口有序疏解。

将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节奏与商品住房销售周期挂钩,针对“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等区域,实行差异化供地节奏把控。以东进为例,商品住房销售周期连续三个月≥16个月,将暂停供应,中优区域连续三个月≥12个月也将实行暂停供地。(配分区域分用途供地节奏表格)

二手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市场占比份额

支持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大套型、高品质商品住房,主要满足改善性需求,确保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提高、户均住房套数不过快增加。严格执行住宅建筑规范,停止新建“公寓”类生活单元,确保居住品质。

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引导首次置业住房需求通过购买二手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稳步提高二手住房在住房交易市场中的份额,以2018年为例占比达到37%。(配全市二手住房交易占住房市场份额年度计划表格)

整合市属国企资源组建国有房地产投资运营公司,负责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拆迁安置房等政策性住房和功能性地产建设,并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在园区周边配建商品住房或政策性住房,解决产业工人居住问题,促进职住平衡。

《规划》透露,我市将大力培育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出租待售商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先租后售”“租金抵房款”等方式营销,稳妥有序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定向金融产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通过增信等方式增强住房租赁企业融资能力。

探索开发复合地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鼓励房地产企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支持新建小区配建“老少居”、“老人房”、养老公寓。依法依规适度发展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产权酒店等多种旅游房地产项目,着力培育旅游新型业态。构建一批有特色、低成本、便利化的创客空间。建设公益性低租金孵化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发建设文化创意地产。

坚持“因区施策,差异化调控”

遏制投资投机炒作

五年,还将进一步健全市场调控机制。以供求关系为导向,因区施策,实行差异化调控政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遏制投资投机炒作,引导需求稳步释放,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拓展商业地产需求。鼓励商业办公用房业主积极引入卫生医疗、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养老健康等带有民生和基本配套属性的功能性产业。政府可通过购买、租赁商业办公用房的方式解决社区用房、医院、学校等公建配套。

加快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积极引进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来我市发展。到2021年,培育1-2家本土房地产拟上市企业。加快推进行业整合,着力打造一批亿元级、超大型、全国性品牌物管企业。到2021年,实行物业服务的房屋面积占比达到75%以上。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建立行业清退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全市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稳步推广成品住宅,到2021年底,新开工商品住宅(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中,中心城区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全市成品住宅面积达到90%。全面发展绿色建筑。

大力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提前建设轨道交通、市政公园、体育场馆、公立医院和学校等大型公共设施,提升区域成熟度和便捷性。科学配置、优先同步建设居住区配套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等市政设施,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综合体、公园绿地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公共配套设施应与开发项目同步报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解读】

市房管局表示,从2012-2016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市房地产业呈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态势。但是,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供应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房地产业发展亟需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协调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产业发展品质有待提升,市场调控机制也有待优化,短期内局部区域市场存在偏热迹象。

未来五年,成都将进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机遇期,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与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关键期,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与功能品质的攻坚期,需要房地产业找准新定位、明确新目标、清晰新路径,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因此,编制《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7-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有利于统筹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市场调节和行政调控、住房保障和产业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审视房地产业在城市经济地理重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决策部署,重点突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条主线,确保“商品房供应量充足”,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为中心。突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心,突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新战略这个指引,突出“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引导公共服务合理布局、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疏解”这个目的,突出“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这个特征,多次征求各区(市)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意见,听取了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的学者、专家意见建议,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原标题:成都房地产业发展5年规划发布 新建住房160.6万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