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00后川剧“小戏骨” 点燃川剧传承的星星之火

2017-11-17 08:24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市川剧院的老师辅导李柯漫。 本报记者吴梦琳摄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孩子们登台表演川剧精品剧目。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近几年,随着川剧进校园,成都不少中小学也培育出不少小“戏骨”——

不久前,一部平均年龄10岁的小演员演出的短剧《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网上播出,引发网友关注,小“戏骨”们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倍感欣喜。

其实,近几年,成都不少中小学在推进川剧进校园,传承川剧文化,也培育出不少小“戏骨”。别看他们年龄小,演技可不赖。

11岁“变脸”高手有了“徒弟”


东升小学的经典剧目《滚灯》演出照。

11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学校的少儿川剧社正在进行每周的训练。从2010年开始,东升小学就与成都市川剧院达成合作,全面推进川剧进校园,每周由川剧院派出老师,到学校给学生们进行辅导;同时,学校成立专门的教研组编撰相关教材,在全校进行川剧的相关知识普及。

随着学生毕业、入学的交替,如今川剧社的主要成员基本上已经是第四代学员了。记者抵达时,六年级学生曹家豪正在给几名学生进行指导,动作招式,有板有眼。“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徒弟’了。”社团负责老师告诉记者。

今年11岁的曹家豪,二年级进入川剧社,三年级开始学习“变脸”,如今基础的“变脸”技巧已掌握得十分熟练,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踢腿变脸等一些有难度的动作,也是得心应手。

“刚开始学习时还是有一点困难,尤其是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技巧性动作的时候。”曹家豪告诉记者,随着难度增大,有一些当初跟他一起学习的同学都退出了,但自己坚持下来,学成学校里的“变脸”高手,还参加过省内外、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演出。

谈及“变脸”诀窍,曹家豪告诉记者:“就是坚持吧,认真就能学好。”

如今他已升入六年级,除了参加演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帮带”,帮助老师辅导刚进川剧社的学弟学妹们。实际上,学好川剧“变脸”,并非只是掌握这门技巧,还要学习川剧的表现方式和表演风格,身形、走位、手势等缺一不可。在对学弟学妹们进行指导时,凡是手势不到位的,他都要挨个纠正。如今,包括曹家豪在内的6人演出的《变脸》,已成为学校一个经典品牌节目。

《滚灯》娃娃走上央视

同样是六年级学生的杜晨星,则是东升小学另一个品牌剧目《滚灯》的主演之一。东升小学在《滚灯》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将男女主角由夫妻改为母亲和儿子,以便学生更好地演绎。如今这个剧目已经成为该校的一个固定节目,经常到处参加比赛和演出,并在央视《过把瘾》少儿戏曲欢乐季获得“五星宝贝奖”。

《滚灯》的女主角,虽然不像男主角需要掌握滚灯这一技巧动作,但剧中大量的情节需要靠女主角的表情来传递,既生气想捉弄调皮的儿子,又担心儿子掉下来,人物性格灵巧、泼辣,这对于11岁的杜晨星来说的确不容易。

“演的时候要凶一点,有气势一点。”杜晨星从一年级就加入川剧社,大概2年前被选中担任《滚灯》女主角。在排练时,老师不断给她讲解这个角色的情感变化,但她还是不能理解。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就天天在家里观察自己的妈妈,看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担心的时候又是什么样。

相对《滚灯》,川剧社正在排练的独角戏《别洞观景》则更考量小“戏骨”们了,因为不仅要演,还要唱。

《别洞观景》是川剧一出经典折子戏,讲述白鳝仙姑来到人间,看到凡间山水美景,十分陶醉迷恋的情景。“站在了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侍儿且把船桨扣,好让流水送行舟……”这出折子戏的主演、五年级学生李柯漫告诉记者,虽然唱词不多,但是相较于学习儿童歌曲,川剧旋律太难记,自己背了一个多星期才背下来。

作为一出独角戏,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很高,既要演出一位仙姑初识人间美景的欣喜和灵动,又要走起路来身体平稳、不晃动。排练现场,因为李柯漫身形还是有些不够稳、手势也有些不到位,成都市川剧院的老师就对她进行反复训练。“虽然训练的时候觉得有些枯燥,但是真正学成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李柯漫说。

10岁娃娃排出经典大串烧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孩子的川剧扮相有模有样。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川剧集萃《蜀戏冠天下》演出照。

10月底,四川省第十三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成都赛区)上,也专门增设了戏剧表演(川剧)项目,一群来自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的学员,登台表演了川剧集萃《蜀戏冠天下》,5分钟时间,将多个经典川剧角色和片段进行集萃表演。

据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老师介绍,今年4月,通过与四川蜀蓉戏剧社合作,学校成立了戏剧社。四川蜀蓉戏剧社由川剧变脸艺术大师彭登怀、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庭秀等川剧名家发起,吸纳了一大批省内川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专门面向全省、全秀等川剧名家发起,吸纳了一大批省内川剧表演艺术家组成的,专门面向全省、全国的中小学生教授川剧。今年5月开始,他们走进成都市多所小学组建川剧社团,传承川剧艺术。

在戏剧社专业老师指导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群平均年龄10岁的学员便排出川剧集萃《蜀戏冠天下》,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三岔口》《花荣射雕》《梁祝》等近10出经典川剧折子戏的经典片断进行大串烧,在几次大型演出中,都受到好评。

因为长得比较高大,嗓音也很洪亮,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瞿杨浩被选中在剧中扮演楚霸王项羽。“我一直喜欢看历史书,以前就知道项羽。”瞿杨浩告诉记者,为了扮演好项羽,他专门找了一些书和相关的表演来看,也让他对这个角色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通过扮演项羽也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

虽然只有5分钟的演出时间,但之前的穿衣服、化妆,却需要耗费3个小时左右。“我的戏服和化妆,都很麻烦。光是穿衣服就要好几个人帮忙。”瞿杨浩说,尤其是自己需要佩戴的帽子,特别重,刚戴上时很不适应,觉得头都是晕的。

《蜀戏冠天下》编排负责人、国家一级编导、川剧表演艺术家余琛告诉记者,其实对于这些并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以戏促练是很重要的方式,为此,他们专门针对不同学生,编排了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先通过扮演角色,再来了解川剧。

编后

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振兴川剧的口号已提出多年。看到这些小“戏骨”唱、念、做、打有模有样,可以说,让人看到了川剧传承、振兴的星星之火。

当川剧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了解、学习的机会,其实他们觉得演川剧也可以“很酷”。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让川剧进校园时,老师们有意识地融入了时代的元素,在经典川剧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性改编,让他们觉得戏服好漂亮、好酷,更易于接纳,并非让他们强制性学习,而是让他们主动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川剧是一门很深的功夫,要学好并不容易,对于这些业余学习的小“戏骨”来说,表演上不可能达到专业演员的水平,但让川剧走进校园,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川剧文化的种子,让孩子更加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加入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道路。

原标题:00后演川剧:有板有眼的萌样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