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日报专栏  »  正文

裘山山:虽然家常,但很明亮

2017-11-19 17:20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高赛琦   责任编辑: 马兰

1

《家书》反映出那一代人的真实样貌

2

一家四口,爸爸前面的是童年的山山 资料图片

背景

尺牍飘零,穿起山河岁月;见字如面,感悟世间亲情。裘山山非虚构新作《家书》,从父母留下的几百封家书入手,在记忆回放中勾连起一个四口之家镌刻在书信中的时代印记,立体展现了一段记录在书信中的家庭历史,也以点带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在信息交流便捷的今天,裘山山觉得,重要的事情还是可以写封信,有着白纸黑字的郑重。

嘉宾

裘山山,出身于军人知识分子家庭,18岁当兵。曾任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西南军事文学》主编,获得过鲁迅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等。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和话剧,后者被称为“中国版《阿信》”。

对话

A 写《家书》 不坦诚就没意义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本是个性格内敛的人,把家信公之于众肯定需要很大的决心。

裘山山(以下简称裘):我是不太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自己的情感,还有就是整理书信时,想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我们这个家原来分成四个地方,我童年时母亲被打成“右派”,我们家更加动荡。我从小被送到乡下,整理书信发现,原来我年轻时曾为某个事情那么伤心,还很苦闷。我这人愿意记录快乐,认为没必要让别人跟我一起回首那些不愉快,于是我停了下来,写别的书,到了2016年夏天,出版社看我没动静,就来催我,反复做我的工作,说这不仅是写你个人,其实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那一代人所经历的事情,很有价值。

记:于是被说服了?

裘:我想的确还是可以分享的,比如我当兵时确定就是要考大学,但战士不能随便考,我反复找领导,给了我一个名额,同意时已经六月初了,我起早贪黑地复习,考完后得了肺炎。这个过程,信上都有,这样的分享也许对现在的年轻人也有启发,做事不能轻易放弃,你自己不坚持,谁帮你坚持呀。我经历了恢复高考,都是国家的重大事件。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整理家书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另一个我,现在朋友都说我很温和,可我年轻时那么冲,胆子那么大,敢在会上站起来顶撞领导,说领导批评得不对,为自己辩解,虽然现在可以说那种冲很珍贵,但还是太不成熟啊。幸运的是我遇到的领导包容了我。一路走来,有些事情没有改变,有的还是改变了很多。

记:这些成长经历都写在了你给父母的信里。

裘:对,不看到信,自己都忘了,这些年轻时的冒失经历我也放在了书里,和年轻人分享,但说实话,一直到书出来,都很忐忑。有个老首长看了书,给我发短信,说你还是很坦诚。我懂那个意思,觉得自己还是很勇敢,写这样一本书,不坦诚就没意义了,你去粉饰或修改当初的信,就没什么意思了,就是要原汁原味,这样才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样貌。

B 不希望把《家书》当成一本隐私来看

记:书出版后,朋友的鼓励和读者的关注还是非常大。

裘:我在上海参加分享会,见读者前还是很忐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后悔的事,朋友们安慰我,说这是很好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好友毛尖说,尽管那个时代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家书反映了一个共和国青年的成长,虽然家常,但是很明亮。所以我不希望大家把《家书》当一本隐私来看,而是去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时的年轻人是怎么成长的。为了表现那个时代,我如实写出了那时的工资、物价,大致花销,比如当时的稿费,出一个中篇,得了300多元,拿到后就装在信封里,买一样东西就写在信封上,很快乐。

记:作为你个人而言,写完这本书,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没有特别触动你的往事?

裘:有一件事情对我触动特别大。我在教导队的时候,就是刚才说的顶撞领导,是在讨论我入党的大会上和教导队队长顶起来,这在教导队建队以来很少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按捺不住,忍不住要反驳,当时惊动了整个教导队。顶完嘴我就跑了,想自己肯定入不了党了,但队长心平气和地说,先让她加入组织,以后再帮助她,然后就全票通过了。第二天队长找我谈话,我提心吊胆地去了,结果队长一点没生气,之后也一如既往地对我好,还帮过我的忙。2016年年底教导队聚会,队长也来了,我专门去敬酒,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那时包容了我。他说,哪里,是你自己能干。结果今年4月队长因心脏病去世,我幸亏当时对他说了感谢的话,不然我会后悔的。

记:每个人的成长与一路上遇到什么样的人,得到什么样的支持,一定是分不开的。

裘:是的,我在书中专门加了这一段——我20多岁时写了一篇小说,要在北京一家杂志发表,我去北京见编辑,编辑提了意见,说缺少历史纵深感和使命感,让我改。我改不出来,很窝火,决定回成都,在火车站写了封信给编辑,说,你说的意见我没法接受,小说不发了,我回成都了,让你的历史观见鬼去吧。编辑说,她收到信吃了一惊,也气坏了,因为没有一个作者敢这样,不过也让她好好反思了自己,是不是要让作者按自己的想法改稿子。她也包容了我,之后继续看我的稿子,编发我的稿子。我觉得我非常幸运。

C 出《家书》 对父母表达一种感激

记:父亲精心收藏了这些信,如能看到书出版,一定会很安慰。

裘:肯定,但之前没想到出啊,爸爸也肯定从没想过,他在世时还问过我和姐姐,要不要家里的老照片,但书信,他从来没问过,可能他也忘了。后来根本也不写信了,我的最后一封信是1999年。

记:你觉得自己了解父母吗?

裘:我跟父母,可能比别的子女与他们的父母要近一些,恰好因为不在一起,我父母身体不太好,我半年回去一次,回去了也不写作,也不看书,每天主要任务就是跟他们聊天,爸妈什么都跟我说,他们的家族,自己的经历,都会讲,但即使这样,你也不能完全了解父母,人和人之间不可能做到彻底地了解,即便是夫妻。整理书信的时候,有两点我比较欣慰,一是我年轻时给他们写过那么多的信,我相信给他们带来过快乐。爸爸在信里说,你的信到了,妈妈会先抢去看,或者说,我们这两天天天到信箱去翻,看有没有你的信。第二,父母差不多80岁的时候,我又一次回家后离开,父母送到楼下,跟我挥手告别,我突然觉得爸妈老了,当时就想,每年至少要回来和他们团年,以前是成都团一次,杭州团一次,好歹还有一些弥补,但还是觉得歉疚。结婚时,父母反对我嫁给四川人,看我找了个成都男朋友,根本不问情况就反对,不是说对他不满意,而是你找一个成都人就是安心不回来。我拼命表态,我会调回来的!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后来才知道生活不是那么容易,年轻时觉得一切都有可能,总觉得天上飘着好多气球,爆了一个,还有几十个,不在乎,后来发现爆一个少一个,气球越来越少。我没有回杭州,有一次回去和爸爸散步,路过一个小学,爸说,你要在这个小学当老师多好。我当时觉得特别愧疚,只好不说话了。最后下决心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对父母表达一种感激。

D 勇敢之书 感恩之书

记:就写作而言,你之前写小说,写纪实类非虚构作品,都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对自己有保护,你这次可以说是把自己交出去了,可以说《家书》是一本勇敢之书。

裘:是,这本书的写作需要的不是技巧,是勇气。我之所以忐忑,也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人畜无害,里面提到的都是有感谢之情的,欣赏我的,扶持我的人或事,还有就是共同成长的同学战友,我对他们都是一种感念,都是很坦荡的。

记: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感恩之书。

裘:对,我还想让读者看到,走到今天,很多人说我运气好、顺利,其实一切都是需要苦苦努力的,没有谁能不付出就得到一切。一个朋友看了书,说没想到你还吃过那么多苦,挑过煤球,身体那么不好。

记:你会由此打开自己写作的一个维度。

裘:我以前也写过非虚构,写过女将军传,那是写别人的生活经历,也不伤筋动骨,我就如实去采访,这和写我自己有很大不同,尤其后期,就想怎么尽快整理出来,没有过多去想出来后到底会怎么样。最麻烦的是照片,一直在跟编辑一起工作,各种注释,写呢,不像写长篇小说那么费劲儿、辛苦,但幕后工作量很大,至于说以后是不是要再写类似跟自己生活相关的作品,我想暂时不会了吧。有人开玩笑说,会不会接着出《情书》?我说,等到80岁再说吧。

记:《家书》得到这么大关注,跟现在书信的消失是不是有关系,觉得失去了一种更正式更慢的表达方式。现在什么都太快捷了。

裘:书信的消失是很可惜,但就算遗憾,也不可能号召大家去写信,现在有这么多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也很享受这种快捷。但我觉得,重要的事情还是可以写封信,白纸黑字的郑重,更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书信这种沟通方式不会再流行,但也应该不会消失。

手记

《家书》,牛皮纸封面,大16开本,近40万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内页,看到裘山山父母年轻时干净清秀的面孔,母亲娟秀的字迹,然后便是一个四口之家,大约在1971年至1988年之间,分处四地的书信往来,以裘山山写给父母的居多。

这一段往事的打开,源于2013年8月裘山山父亲的去世。一个完整家庭的破碎,让裘山山很久都无法走出内心的伤痛。直到两年后,她才和姐姐去彻底整理父亲的房间。在一个很旧的樟木箱里,她们发现了满满一箱信件,用报纸包着,细绳子捆着,上面贴着小纸条,注明了是谁的信,哪一年到哪一年,全是父亲的笔迹。因为裘山山当兵离家后就一直没和父母在一起,她的信最多,数了一下,510封。那一刻,裘山山和姐姐被震撼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法抑制的感动和悲伤。裘山山即刻拍了几张老信件的图片发朋友圈,引起的反响完全超出意外,其中最多的建议就是应该整理出来出本书,紧接着,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约稿邀请来了。

对内敛的裘山山来说,曝光家信这样的写作方式并不是她情愿的,尤其是整理真正开始,才发现有一些书信勾连出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她一度停下,直到编辑劝说,才重新回到了这次写作。但忐忑的心情,伴随着整理、写作结束,伴随着她去上海书展参加新书发布会与读者见面的那一刻。作家毛尖说,尽管那个时代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家书反映了一个共和国青年的成长,虽然家常,但很明亮。

好友的鼓励,读者的如潮好评,让裘山山逐渐放下了顾虑,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对过去的梳理和回顾,让她终于接受和面对了许多事情,可以说,她把自己的来时路重走了一遍。裘山山笑着说,现在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温和的人,我自己也以为是了,可是看了这些书信,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年轻时脾气相当大,经常顶撞人。

曾经那样激情澎湃,曾经那样努力成长,家是永远的港湾,裘山山的这本《家书》,感恩父母,其实,致敬的也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认真生活过的人们。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