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被大家争相传唱,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著名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陈晓光之手。这次,陈晓光担任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在昨天举行的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立大会上,殷秀梅、张也、李丹阳等歌唱家现场演唱了这首歌。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陈晓光透露,当初创作这首歌时,温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曾来四川农村体验生活
说起成都,陈晓光十分熟悉,他曾多次来成都参加活动。陈晓光直言,此次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落户成都,让他感到十分高兴,他也担任了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说:“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落户成都,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成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创办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不仅符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文化传承。这里有无限可能,我们要薪火相传,尽心尽力,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艺术人才来!”
作为著名词作家,陈晓光曾创作了《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竹林小院我的家》《江山》《曙色》《踏歌起舞》等大量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优秀经典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由他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陈晓光也透露创作这首歌的动机,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来到四川的农村体验生活,“当时四川的农村土地改革走在全国前面,我在成都、眉山、乐山等地走了许多地方,最后来到温江。我发现这里村舍很有特点,非常有意思,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都是竹林簇拥的农家小院,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美。我就写了《竹林小院我的家》,‘娃娃门前骑竹马,老人院里泡竹茶’。在这里我亲眼看到农民生活变好了,就写了《好年头》,‘这年头老汉的杯中有了酒,这年头娃娃的嘴上有了油’……这些歌都是我因为成都这个地方而创作的。”
两天创作出《在希望的田野上》
待的时间久了,陈晓光深深喜欢上了成都这片土地,在成都的温江等地,陈晓光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这也成为后来他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灵感源泉,“当我看到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后,最深的感觉是两个字:希望。这片田野有希望了!在中国的田野上,希望在萌发!”他激动地创作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词后也非常激动,只用了一天就顺利完成了谱曲。这首歌的创作只用了两天时间,其速度之快,确实令人难以想象,而这种“厚积薄发”也凝聚了艺术家多年对农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这首歌一唱成名,红透大江南北,唱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个时代的心声。
关于将来的创作,陈晓光表示,有机会将继续创作和成都有关的歌曲,不久前,他曾为成都的黄龙溪古镇创作了一首具有浓郁四川韵味的《古镇新歌》。关于对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期许,陈晓光表示:“有着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来任教,我相信会有很多优秀人才走出来的,谁会是下一个全国知名的艺术家都说不准,这带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拭目以待!”
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陈阳春 摄影记者 王红强
原标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温江给我的灵感